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一章御駕親征-《朕即大宋》


    第(2/3)頁

    給陳東佩戴了帝都勛章后,趙桓卻沒有按慣例拿起錦盒中的官印,而是鄭重的向陳東說道:“卿軍功卓著,按朝廷律例,卿會榮升為一方重將。但朕在卿等太學生身上見到了顧盼英姿,風云意氣。這份忠義熱血,昂揚自信不應該曇花一現,消失在歷史長河。”

    “朕聞少年強,則國強。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    來日方長。”

    “朕希望你能擔任太學司業,    位比太上政和年間。為朕,為國家,承師問道,以養天下之士。使太學生今日熱血忠義能一代代傳給大宋年輕士人。”

    位比徽宗政和年間,這是一份極高的待遇。徽宗年間,國家廢除科舉,人材皆由學校選拔,太學達到極盛時期。所以東京才會有數以萬計的太學生。

    這份以學校為基礎的人才選拔制度并非不先進,只是他的選拔、考核機制出現了極大的問題,所以才無法有效運行。

    趙桓早已受夠了科舉選拔的士大夫腐朽落后,所以打算趁此進一步大興學校,并將已經廢除多年的科舉徹底終結,將士大夫階層掃入歷史的塵埃。在學校年輕人中選拔任命一批批意氣飛揚的基層官員,讓他們給國家注入新鮮的血液。

    陳東立即拱手說道:“只要能為陛下效勞,臣愿鞠躬盡瘁。”

    谷俇

    給數十名東京軍民封賞之后,終于到了最后,給靖康最大的功臣岳飛封賞。

    本來按朝廷規劃的流程,給岳飛這位最大的功臣授勛,應該排在首位。

    但岳飛堅定的支持趙桓的想法,授勛大典不僅僅是為了獎勵武將功勛,更是為了提振軍心士氣,使家國天下感受軍隊榮譽。

    讓全軍榮譽位在個人之前,意義重大。

    所以岳飛毫不在意個人榮辱,選擇在全軍之后接受官家的激勵。

    觀禮的所有人都以尊崇的目光望向授勛臺,有些人哪怕平靜的站在那里,也是光彩照人,氣沖斗牛。

    臺上只剩下了趙桓和岳飛,趙桓英姿筆挺。而岳飛則陽剛堅毅,一身戎裝加身,軍人的正直、堅韌、弘毅、忠誠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就是大宋所有軍人的楷模,是支撐起大宋脊梁的柱石。

    是趙桓能意氣奮發,睥睨四方,君臨天下最強力的支柱。

    趙桓鄭重的將帝都勛章掛在了岳飛胸前,直視著這位兩鬢發白的年輕將領,說道:“靖康國難,卿手扶天戈,忠義與日月爭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報勛勞,克昌厥后,雖百世可知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