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撼動國體-《朕即大宋》
第(1/3)頁
李綱這個問題屬實是將趙桓給難住了,封李綱為什么官職?
趙桓自然是希望封他為宰相的,可是大宋這裱糊的制度下,已經有了左相、右相,總不能再封李綱為中相。
說到底,大宋照抄唐朝的這個三省六部制就非常落伍了,扯皮不斷, 效率低下。
大宋倒是施行過一省制,由中書省全權負責政務。中書省與樞密院并稱東西兩府。南宋更進一步,甚至宰相直接兼任樞密院。
但結果很顯然,效率是提高了,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權臣賈似道,一手埋葬了大宋。
對這個冗官、雜亂的制度, 趙桓是沒有耐心去逐一梳理了, 向李綱說道:“朕打算重設政事堂,卿且在里面擔任平章政事吧, 加觀文殿大學士。”
政事堂是唐朝就出現的機構,宰相都在里面辦公,為的就是解決三省效率低下的問題。
元豐改制后,尚書省的左右仆射分別兼任中書省與門下省的主官,算是勉強將三省權柄收歸于一處了,尚書省的都堂也就是實質上的政事堂了。
趙桓今天把政事堂這一機構重設,就是要消除尚書省的權柄。
平章政事,是官名,乃商議國家大事之謂也。
顧名思義,其本來就是商議國家大事的官職,自中唐以后,凡是非中書令、侍中而居宰相職者,皆加平章政事。
聽到這個任命,李綱有些欣喜,這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朝廷的第三位宰相。
雖然這個宰相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正統宰相, 但又有何妨?宰相嘛,本來就要參與朝堂爭斗,爭權奪利, 將其他人的權柄搶過來,那就是實至名歸的宰相了。
梅執禮與趙鼎離去,趙桓特意留下了李綱,說道:“政事堂朕特意不設權柄,是想借此梳理朝堂機構,精簡大量冗官,重設一套朝廷運轉流程。”
這事大宋士大夫們都十分熱衷,李綱歷史上只給趙構當了七十五天的宰相。這七十五天內都迫不及待的改革機構,新設軍政二十一條。
如今得到了趙桓的親自背書,更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問道:“國家冗官泛濫,官家打算先從何處著手?”
趙桓淡淡一笑,說道:“就先從尚書省開始吧。”
話音剛落,李綱臉上振奮表情便幾乎凝固。在當前大宋政體下,尚書省幾乎就代表了整個朝廷。
尚書省左右二相,把持著從詔書起草、到審核、批駁,到最后執行的全部流程。
精簡、裁撤尚書省, 等于對三省全部開刀。因為中書省與門下省本來就已經邊緣化,圍繞著尚書省在運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