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哥,你永遠是我的好二哥!” 碼頭之上,楊俊紅著眼睛,與顧承依依惜別。 “蜀地天府之國,成都更是物華天寶,三弟此去一路順風!” 顧承拍了拍他的肩膀,囑咐道:“謹記你的初心!” 任誰也想不到,此時小綿羊一般的楊俊,在數年后會變成驕奢淫逸的一代昏王,大修宮室,放債收息,剝削百姓,極好女色,姬妾上百,最終他不僅被楊堅免去封地,還被嫉妒心大起的王妃下毒害死,只活了三十歲。 實際上不僅是楊俊,楊堅的五子都是極盡奢華之人,他和獨孤伽羅節省了一輩子,就好像為了專門給敗家兒子揮霍一樣,慘兮兮慘兮兮。 如今在江南世家眼中,太子無疑也開始好大喜功,居然要修運河,直接指明各地,分配河段,嚴加管制,動輒抄家滅族,手段狠辣至極。 千年前以秦始皇的魄力,都只是鑿了靈渠,連接長江珠江,加強對南越地區的控制,至今都是交通要道,使得經濟大為繁榮。 這種人工運河的設想,極大地啟發了后世統治者,但為什么沒人修? 因為都知道這是勞民傷財,極可能動搖國本的事情。 利在千秋說得好聽,可統治者也不傻,但凡有國力為之的,誰愿意罪在當代? 但顧承知道,時機已然成熟了。 古代很長時期內,國內的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遠甚于南方。 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四百多年的混亂使北方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南方經濟文化的抬頭,卻又導致了武力的衰弱,遠不如北方多民族混合,武風盛行,軍隊實力強橫。 所以由北向南,一統天下,乃是必然,但統一之后,北方則需要南方的物資供應。 比如為了防備每年來犯邊境的突厥高句麗,大量軍隊駐扎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而路途如此遙遠,單靠馬車實在吃力。 這種時候,還有什么比貫通南北的運河漕運更合適的呢? 講白了,此時的天下南北,就是一文一武,如果文武相合,大隋的國力必然能攀升至巔峰,舉世無敵! 大唐貞觀之治的巔峰時期,萬國來朝,其實就在此基礎上誕生。 當然,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似乎都沒好下場。 秦修長城,利在千秋,二世而亡,隋修運河,利在千秋,二世而亡…… 顧承如果選擇當一個守成帝王,只要繼位,以如今的大隋強將如云,軍力鼎盛,北上大破突厥,覆滅高句麗不成問題,但他胸襟比任何人都要大,又豈會故意逃避大運河的難題? “江南世家,本就是毒瘤,正好借著修筑江南運河之際,清理一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