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的愛情是,你不需要對我承諾什么,但我知道你不會離開我。 真正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是,認準了方向,即便一路走得跌跌撞撞, 也依舊眼神堅定地行走著, 并且竭盡全力。 真希望有一天我們結婚,不是因為年齡到了,別人催了,而是因為我們都清楚地意識到――你就是我一直在等的那個,和我共度余生的人。 最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接連結婚了,大學同學也一個個嫁作人妻或者已為人父。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婚姻于自己而言是一件特別遙遠的事兒。 作為一個晚婚主義者,在我的觀念里,不希望自己過早走入婚姻,我給自己定的時間就是所有人口中的女孩與女人的分界線――三十歲。 雖然我也不知道,現實是否會如我所愿。 所以我經常跟朋友打趣說:“萬一我在二十九歲的時候跟當時的男朋友分手了,那我肯定也變成大齡剩女了。”誰知道呢,人生不就是因為無法預料才變得耐人尋味嗎? 之所以不想太早結婚。 一是,我覺得二十至三十歲這個階段,是我們的人生中最沒有定性的時候,我們敢闖敢為充滿勇氣,同時也向往自由試圖嘗試更多。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工作能做多久,收入是不是每年都能保持穩定或者漸漸提升,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在哪座城市定居,用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經歷人生。這個時候的我們,沒有太多經驗的積累和應對困難的能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都還在左右不定的搖擺中慢慢建立。我們習慣于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卻沒多問一問自己的內心。 二是,我理想中的婚姻應該是,兩個人都是彼此獨立的個體,經濟上、思想上、人格上都是獨立的,具有自我主張但又相互崇拜。誰也不依賴誰,誰也不向誰索取更多。我傾慕于你的善良,你鐘愛于我的真誠。因為內心是富足的,是堅定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所以不輕易開始,自然也就不會隨便結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靠近三十歲的我們更知道自己想要和怎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并且讓自己在面對父母親戚的反對時,“抵抗”得更有力量。只要自己不打退堂鼓,那么我們就無須將就。 我想跟所有正在經歷被催婚的人說,只有因為愛而產生的結合,才可能會有持續不斷的幸福。很早之前我就在節目里說過:“一開始就不愛的人,或者不怎么愛的人,后來只會越來越不愛。”日久生情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太低,而且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那樣的幸運。 我也想對所有催促兒女找對象結婚的父母說,其實我們心里都特別清楚,你們是為了子女好,想讓我們早點兒找到稱心如意的愛人,想讓我們有人陪著被人惦記著。可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情是急不得的,一是需要持久地努力和堅持才可以達到的成功,另一個就是因為愛情而選擇共度余生的婚姻。我們渴望幸福的程度,跟你們希望我們幸福的程度,其實并沒有相差多少。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時候作為孩子選擇順從,選擇相親或者跟自己不喜歡而父母喜歡的人結婚,不過是為了不辜負父母的良苦用心,不想讓父母失望為自己發愁,但事實上,那樣的我們并不快樂。 父母們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虧,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一個“ta愛你比你愛ta多的”。男孩家希望找個溫柔賢惠漂亮體貼會照顧人的姑娘,帶出去不丟人,放家里不驕縱。女孩家就想找個有車有房有社會地位的還要對自己女兒好的男人,既有掙錢的能力,又不花心無不良嗜好。 可是我們都忘了,婚姻里的“有所圖謀”不應該圖這些,而應該是被你的性格、你的談吐、你對未來的規劃、你為人處世的方式、你有愛心很喜歡小動物、你孝順對父母很好等,我們應該是被這些所吸引。應該是我想和你在一起去創造更多我們現在還沒擁有的東西,而不是貪圖和索取你既有的一切。 我始終相信,愛情是一種信仰,我們帶著這種信仰可以創造出很多美好的東西,房子車子都會有的。選擇愛人,我最基本的要求是,你必須是一個有上進心、有責任心的人,讓我有信心去相信我們的未來。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女生,你憑什么要求男人既對你好,又有車有房?”當時看到的時候我就覺得說得簡直太對了。我們誰也沒有權利要求男人必須要給我們什么,與其天天想著怎樣讓男人給自己買車買房買包包,倒不如自己多想想怎么努力工作賺錢自己掏腰包買這些東西。更重要的是,男人對我們的態度,對我們好與不好,其實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我們自己值不值得他的好。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婚姻都是建立在有情感的基礎之上。 我也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假如選擇了一個經濟條件不是很優越的男人的時候,我們可以堅定地告訴我們的父母:“他人品很好,對我很好,他很有進取心,他為人正直,他現在沒有足夠的錢可以讓你們放心地把女兒交付給他,但是我們對彼此的愛卻是比他更有錢的人,給不了我的。錢可以掙,房子車子都會有的,但是愛不是跟誰都有的。我要的是和一個深愛的人去奮斗出更多的東西,而不是和一個將就湊合著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去享受他當下所擁有的物質和財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