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近半個月以來,并州沒有下過一滴雨水,終日太陽高懸,炙烤大地。 尤其是現在的正午時分,溫度正是朝著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分靠近。 按照秦耀的判斷,如今的氣溫,竟是高達近40℃! 當真是酷暑難當! 哪怕是訓練有素的背嵬軍,此刻都是汗流浹背,當然,即使如此,一千背嵬軍都沒有發出一聲異響。 與之相比,雜亂無章的黑山軍就沒有那么好的軍事素質了,一眾頭目,早早地退入了密林中避暑,留下兩萬老弱病殘在這里有氣無力地罵陣。 徐榮好奇道:“一只鳥還能探明敵情?” 那還要人干嘛? 秦耀瞥了他一眼:“海東青,乃是一萬只蒼鷹中才能誕生出一只的王者,單論智商,不比普通人差!” 徐榮點頭,還有一句話他沒有問,那就是,海東青那么聰明,那你秦耀又是怎么聽懂它們說話的? 不過,基于秦耀身上的種種神奇之處,徐榮識趣地閉上了嘴。 沒見一旁的傻大個和那呂布家的大美妞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嗎? 這當然是秦耀前一個月的其中一次打卡獎勵。 《鳥語百解》! 這項技能,能有效地幫助秦耀和所有鳥類進行談話,換言之,秦耀在某些方面,可稱之為鳥王! “此時正是人困馬乏之際,以黑山軍之散漫,我們可一鼓作氣沖殺而下,想來,必能大有收獲!”徐榮建議道。 哪知,秦耀搖了搖頭。 徐榮一急,秦耀卻是突然朝外掏起了東西。 一個個的瓦罐,里面盛滿了黑色的粘稠液體,秦耀一拿出來,徐榮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 可奇怪的是,這味道雖然刺鼻,徐榮卻一點都不抗拒,甚至是貪婪地猛吸了幾口。 秦耀連著掏出了幾十罐,小心謹慎地放在了地上。 再接著,秦耀又掏出了一堆奇奇怪怪的瓶子,這次的動作,則更加謹慎了,生怕磕磕碰碰的。 “這兩樣,是何物?”徐榮不由問道。 秦耀指了指瓦罐里裝著的黑色粘稠液體:“此為火油,燃點極低,在這種天氣下,只需太陽暴曬片刻,便會燃起,且燃燒時間極長!” 徐榮眼神一縮。 秦耀再指了指自己手握的小瓶子,解釋道:“此為燃燒瓶,無須引火,只需要丟出,便能瞬間燃起大火!” 徐榮更是背脊一涼,感覺天氣都沒有那么的酷熱了! 他仿佛有些明白了秦耀準備干什么。 果然,秦耀開口道:“興平將軍,接下來,有一個重任需要交給你!” 徐榮嘴唇發白:“你不會是要……” 秦耀點了點頭,知道徐榮理解了他的意思。 “你率五十名背嵬軍,繞路趕往沾山北麓,均勻地將火油倒在沾山北麓,只待南麓喊殺聲起,將燃燒瓶丟出,放火燒山!” 嘶! 一旁的呂玲綺和典韋渾身一寒。 徐榮鄭重其事地接過了兩樣東西,讓挑選出來的五十名卸下裝備的背嵬軍拿穩了。 “還有什么問題嗎?”秦耀看著躊躇不前的徐榮,好奇問道。 徐榮掙扎片刻,還是開口問道:“漢明,你這樣一來,黑山軍后路被斷,除了前進,別無他法,你打算用一千人,迎戰十萬大軍嗎?” 秦耀點了點頭:“有一點你說錯了,是九百五十三人!” 徐榮苦笑,見這節骨眼上秦耀還跟他開玩笑,自然是明白他心意已決。 “行,此戰你為統帥,我當服從軍令,萬事小心!” “放心吧!” 徐榮率領五十人離去,秦耀再度拿起望遠鏡觀望起來。 再度等了一個時辰,溫度已經來到了一日之中的最高,哪怕是躲在密林中,依舊感到燥熱無比。 秦耀通過望遠鏡發現,在城外叫罵的兩萬人,已經是丟盔棄甲,坐在地上有氣無力地扇著風。 時機已到! 秦耀跨上烏騅,朝后方一看。 “此戰,必勝,兒郎們,隨我殺,不破十萬大軍,不算功成!” 九百五十名背嵬軍,瞬間在馬背上挺直了胸膛。 秦耀一拉韁繩,烏騅前蹄高抬,轉瞬間,自上而下,朝著城門外的兩萬大軍沖去。 其后,騎著象龍的典韋,騎著小紅的呂玲綺也都是不甘示弱。 黑龍重鎧和暗夜薔薇甲一左一右,隨秦耀的霸王烏金甲沖殺而去。 城門外,空曠地。 兩萬黑山軍百無聊賴地吐著舌頭,各自用手扇著風。 “還有水沒?給俺喝一口!” “早沒了,該死的天氣,還沒入夏就這么熱!” “都省點力氣吧,等太陽下山了,我們就可以換班了!” “狗屁,憑什么每天白天值守的都是我們啊,他們倒好一個個躲在林子里,有吃有喝的!” “也不知道首領怎么想的,十萬人,直接破城不就行了!” “行了,都閉嘴吧,首領們自然有他們的打算,城內,可是原本黑山的兄弟,首領們自然是想能降服最好了,你們沒見嗎,這幾天一直有人從城內跑出來投靠我們!” “唉……好端端的,為什么要跟少主開戰呢,少主人多好啊!” “哼,她不是我們少主,她只是劉備身邊那個叫做秦耀的家伙的女人,我們只是她用來討好秦耀的嫁妝!” “唉……” 很多人都嘆氣了,以往在黑山的日子,雖說不富足,但在張寧的帶領下,倒也還能勉強過活,可這一下子,他們黑山又成了洗劫各地的流民。 聽著百姓對他們稱呼的強盜、土匪,這些本是農民出身的人,內心也是極不好受的! “你們聽,什么聲音?” “是你他娘的餓肚子的聲音吧?” “屁的餓肚子的聲音,你們聽,聲音越來越響了!” “像是打雷聲?” “不對,是馬蹄聲!” “集合,集合,東面出現不明騎兵!” 有人高聲呼喊,可很多黑山軍已經在酷熱的天氣中困意上涌,睡熟了過去,剩下的也是搖搖晃晃地站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