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耀離開晉陽的第七天。 “哈哈,看來他董卓是真的害怕了,只能封大哥做晉陽王來示好,可惜,他終是漢賊,我等與他勢不兩立!” 捧著剛剛送到的封劉備為晉陽王的圣旨,張飛喜不自禁道。 “三弟,慎言,封爵一事,向來由宗室掌管,豈能說是董賊所為?” 劉備盡管板著臉,都難掩眉宇間的喜色。 “承蒙圣上恩寵,劉備百死難報,相比封王一事,我更看重的是如今我劉備的名字,又將重歸族譜,總算不負列祖列宗了!” 情至深處,劉備已經是紅了眼眶。 劉備素有大志,他所在的村子,也皆是漢皇后裔,然因大漢綿延了近四百年,漢皇后裔何其多,像他們這種所謂“血脈稀薄”的,多如牛毛。 雖能對外仍自稱漢室宗親,但實則不被宗室認可,也只能算是庶族罷了! 如今,他也終于算是名正言順的漢室宗親了! 收復了西南五縣的關羽前腳剛回來,就知道了這么一個大好消息,一張紅臉更顯激動之色,撫著長髯大笑三聲。 隨即抱拳跪地,高聲道:“恭祝大哥加封為晉陽王,我等與有榮焉!” “恭祝大哥/主公加封為晉陽王!” 其余包括張飛在內的眾人,也是高聲祝賀道。 “哈哈哈!”黃忠爽朗一笑:“如今主公成了王,王命一出,豈有不服,末將愿先遣游奕軍,先以禍亂并州的南匈奴部開刀!” 關羽、張飛也不甘示弱,他們已經操練了一段時間的士兵,正是想要一展手腳之時,紛紛請命。 原本按照秦耀在內的幾位謀臣規劃,南匈奴畢竟名義上還是大漢附屬,除卻左南領兵犯境,劉備進行自衛反擊之外,想要執行對南匈奴的作戰計劃,還需等待兩點。 一為軍備充足,糧草豐裕,將士訓練有素。 二為南匈奴撕毀由左南簽署的《晉陽二十八條》,視作南匈奴有不臣悖逆違約之舉,才好名正言順地領兵伐之! 如今劉備封王,其部出征,皆為王師,代表著大漢正統,只需假借南匈奴有不臣之心出兵,名正言順! 劉備托了托手掌,示意眾人起身。 “我亦有此想法,然仍需諸位相助,待大家齊聚一堂,則可謀劃平定南匈奴一事!” 劉備環視了一圈,開口說到:“如今漢明在外尋找礦產,公達、元直何在,興平、奉孝剿匪一事如何了?” 石韜連忙站了出來,回答道:“昨日奉孝已書信回來,他和徐榮將軍已將晉陽百里之內匪患盡數除盡,糧秣輜重俘虜悉數押解回來,公達和元直大清早已經出城門相迎了,想來此時,該是入城了!” 劉備點了點頭:“那便等他四人到了,我們再詳談!” 眾人齊聲喊諾。 大堂之內,歡聲笑語,成了一片快樂的海洋。 無論這次獲得了不低的官職的關羽、張飛等人,或是其他文武,都是喜氣洋洋的,交頭接耳,竟是已經商量起了該如何平定南匈奴了。 沒等眾人等多久,荀攸獨自一人,神色慌亂地一路小跑了進來。 “公達,你來的正好,如今,我大哥已經被加封為晉陽王了,就等你們來商討如何平定南匈奴了!”張飛迎了上去,笑道。 荀攸不言,臉色難看至極。 劉備心里一咯噔:“公達,可是出了什么事情?莫非是奉孝他們出了什么意外?為何不見他們三人?” 荀攸搖了搖頭:“元直去協助興平、奉孝清點這次剿匪得失了,我聞聽主公被封為晉陽王,心急如焚,先行一步趕來!” 荀攸環視四周,看著每個人臉上的喜色,更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主公,禍矣!” 劉備愣住。 張飛不喜地皺了皺眉:“正是喜事臨門之時,公達緣何如此,莫非是在掃我們的興?” 荀攸看了一眼張飛,不敢和他爭論。 整個劉備集團,也就劉備、關羽和外出的秦耀能管得住他! 荀攸冷聲道:“主公莫非忘了前些時日賈詡給漢明的信?四面楚歌之計,封主公為王,則為其一也,此舉,無異于烈火烹油,將主公你置身火爐之上,此非禍矣,喜從何來?” 劉備怔住,陷入思索。 在旁的關羽丹鳳眼一瞇,捏緊了長須:“公達先生此言,某家卻不認可!” 荀攸朝他拱了拱手:“關將軍有何指教?” 關羽道:“我大哥自微末起兵,為的就是能夠光宗耀祖,重振他先祖中山王之名!” “如今,我大哥在晉陽的所作所為,為大漢宗室所認可,納入族譜,加封為王,此為大哥與我等之幸事也!” “你談及賈詡之信,此人才能如何,尚待商榷,以其區區文人之身,尚不得董賊重用,封王一事,茲事體大,豈是他能掌控的!” “況且,如今我大哥王命在身,已是有振興漢室之名,何人敢欺,哪個不服?公達先生未免有些杞人憂天,漲他人之氣焰矣!” 黃忠也站出來附議道:“如今兵甲已足,主公上下一心,王師北伐,正是建功立業之事,我等武將正欲請戰,等待幾位先生謀劃,先生緣何因一人之書信而畏首畏尾,任他天大本事,莫非集先生幾人之智,還懼他一人?” 關羽狂傲,遍觀劉備集團,也就劉備的領導魅力,三弟張飛的武力,以及一個全能的秦耀能讓他折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