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被趕出了房門,秦耀尷尬地摸了摸鼻子。 正無所事事地漫步時,正好看到一行人在搬運先前被誅殺的呼廚泉手下的尸體。 有兩人還從寨內(nèi)搬出了一具格外高大的尸體。 秦耀定睛一看。 嗯?是胡車兒。 秦耀有印象,當(dāng)時張寧到后,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的飛熊軍在徐榮的掩護下撤退,留下了包括被典韋一戟砍死的胡車兒在內(nèi)的一眾尸體。 張寧當(dāng)即下令,收集武器軍械,將飛熊軍戰(zhàn)死的士兵就地掩埋。 但當(dāng)時典韋看著已經(jīng)支離破碎,依舊面露不甘之色的胡車兒,也是發(fā)出了自己的感慨。 “這個人生的勇武,可惜跟錯了主子,像他這樣勇猛的人,我也是少見,如果就埋在這深山老林,倒是可惜了!” 就這樣,因為典韋對他的惋惜,白波軍幫忙把胡車兒的尸骸也撿了回來,現(xiàn)在看來,已經(jīng)是將斷肢殘臂拼接在了一起了。 也不至于落個無處埋骨,死無全尸了! 秦耀稍稍感慨,若非有自己的意外穿越,原本的劇情是典韋在宛城之戰(zhàn)中死在賈詡的算計和被胡車兒偷了兵器盔甲之下。 胡車兒是這個時代,不多的和典韋一樣天賦異稟,力大無窮的武將,與其說兩人是宿命對決,不如說是惺惺相惜,可惜最終還是躲不過宿命,分出了個你死我活。 如果這樣的人才能被招攬至麾下的話,也能成為一大助力。 可惜,一死萬死空,秦耀也只能感慨一番了。 逝者已矣,真正讓秦耀有所擔(dān)憂的是,還是當(dāng)時系統(tǒng)發(fā)布這個【宿命對決】時查看胡車兒信息得來的提醒。 【友情提醒:胡車兒為賈詡的至交好友,若殺死胡車兒,很大概率引來賈詡的報復(fù)!】 秦耀想不通,一個是渾身肌肉的武夫,一個是躲在陰暗角落善使毒計的謀士,怎么會成為至交呢?! 難不成,就因為他們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 不管兩人是如何成為至交的,但秦耀內(nèi)心的不安,正是因為賈詡的存在。 賈詡啊,這可是漢末三國,堪比一代毒士陳平的存在。 別的不說,就說遷都長安,以及后來勸服李傕郭汜不要想著逃,而是反攻長安的計策。 這一條計謀,讓好不容易搞死了董卓,有了中興大漢希望的王允為首的漢室老臣們再度希望破滅。 一計毀長安,此為“計謀毒”! 再有就是“眼光毒”! 賈詡看出了董卓此人行事,雖僭大位,但終難成大事,故此并不主動替他出謀劃策。 也因受到李傕郭汜等人的猜忌,在反攻長安成功之后,交出了自己的印綬,投靠了同鄉(xiāng)段煨。 段煨忌憚他,生怕他奪權(quán),看穿一切的賈詡瀟灑離去。 這次,終于是選對了人,投靠接管了張濟死后全部軍隊的張繡。 張繡為人憨厚耿直,驍勇善戰(zhàn),而帳下卻無謀士替他籌劃,賈詡的到來,倆人一拍即合,隨即就在宛城站穩(wěn)了腳跟。 之后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也是拒投袁紹,向南征宛城的曹操投誠。 更是在曹操霸占張濟遺孀鄒氏之后,替張繡出謀劃策,一戰(zhàn)之下,曹操丟盔棄甲,帳下大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死于此戰(zhàn)。 賈詡毒計,讓曹操損兵折將,子侄皆死。 但不知道是賈詡看穿了曹操的為人,還是巧合,結(jié)果就是賈詡憑借自己的這次毒計,獲得曹操對他的能力認可,連帶張繡都沒有獲罪,反而在之后大放異彩。 之后賈詡就徹底在曹操的帳下安定了下來,選擇了他最終的歸宿。 賈詡還有一毒,便是“心腸毒”! 所謂心腸毒,并非是像董卓一樣生殺奪取,殘暴不仁,而是能在隨時隨地,保持一副清醒的頭腦,讓他做出最優(yōu),也是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他做任何事,都不會很直接,而是假借他人之手去完成。 一如如今在董卓麾下,盡管鴆殺少帝,遷都長安的計策都出自他的腦子,但他沒有邀功,反而是通過李儒的嘴巴去說出來。 二如反攻長安,他也是為尋求自保,過上安定的生活,故此功成身退。 三如宛城之戰(zhàn)后,投入曹操帳下,依舊是保持著極低的存在感,可以說這是他刻意為之。 哪怕后來知道他才能的曹操問他立嗣之事時,他也是三緘其口,直到最后也不明言,反而是拿袁紹和劉表的事跡做比喻。 所以,藏得這么深的人,該說他是膽小呢,還是可怕呢? 既然能讓張繡冒大不韙行事的話,秦耀相信,賈詡是后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