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莽荒十方,因‘鈞天帝’隕落,以道果橫擊昆侖墟,導致天柱倒塌,天地破碎,化作碎屑星河,隔開了九方天地。 迄今為止,早已翻篇,過去了遙遙數千載。 這一個時代。 六天古尊隱匿,三山道主無蹤。 她們疑似在曾經人族最為危難之時,遵循了與人族初代先祖,在上古締定的盟約,不再顯蹤世間。 哪怕放眼整個九界十域,也沒有他們的痕跡存在了,傳聞之中玄之又玄的道果,就好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傳說一樣,再無痕跡。 而所謂的仙裔,自萬仙來朝的仙眾,再到之后先天誕生的神靈,也隨著上古時期初代神庭‘天帝鈞’的落幕,就此走向終焉,最終沒落。 取而代之,于整個莽荒大放異彩的,既非純血,亦非豪族,而是曾經偏安一隅,獨得安生的一渺小種族,東夷人族。 他們沒有天生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威能,也沒有法天相地翻江倒海的神通。 甚至幼生之時,身軀孱弱的程度,與最弱小的妖、獸相較,都稍有不足。 比之血脈后裔,純血大妖,那更是差之千里,如螻蟻與鯤鵬一般。 但... 就是這樣一個種群,卻每每數百載乃至百載,便有堪比神話領域的斬道尊者,橫空出世,極其穩定,如同天卷! 有元神道君坐鎮傳承,則為仙山圣地。 有斬道尊者鎮壓底蘊...那就是一方鎮世道統! 而今,人族鎮世級道統,足有四九之多,比如圣地之流,隨著數千載的繁衍擴展,更是橫渡星河,近八百數! 這八百虛數,還只是開宗立派,有名有姓的宗師計數。 要真論人族潛藏的元神道君...怕是早已不下千眾,甚至更多! 之所以道脈如此大昌。 根據商丘帝庭,半壁國柱,號曰風后的無上尊者所著史料來看,自二皇飛升、燧祖軒轅逝去,正值風雨飄搖之時。 是商丘之君,繼任姬皇的帝青陽、與燧火宮的新任始祖、以及九黎王、洛水大君禹皇等輩,在生死存亡之際,共聚于‘首陽’山中,苦思百載,推陳出新,結合仙裔外族之法,方才悟出‘煉氣元神’之道,隨后傳于百脈,號稱元神八百卷,這才延續薪火不滅,最終騰飛! 而今九界十方八百元神圣地,其中九成之數,便是當年首陽悟道所開辟而來的門派! 故此,在那個遠古時代,諸多先賢嘔心瀝血,引領共濟,與諸位未來道君于圣山‘首陽’歃血為盟,以道心為誓,抵御漫天仙裔、諸妖群魔的侵襲,這才有了今日人道永昌的赫赫大業。 從那以后,每隔八百年,身為萬法之源的首陽山,便得人族諸圣地、鎮世道統共朝拜,哪怕遠在他域,需要跨越星海,有些道君、乃至于尊者,都會趕赴而來,足見此地分量之重。 就算是一些底蘊深厚的異族,比如真龍、古鳳、神血仙眾、乃至于神魔諸流,有些修行深厚,不遜于人族初代尊者的大能,亦會自發前來拜山,以示尊崇,如此種種,足以盡顯人族地位! 萬族積弱,仙裔不顯。 這個異軍突起的新興種族,就是今日‘莽荒’母庸置疑的執牛耳者。 商丘帝庭,帝青陽歷七千二百載。 首陽山。 一柱蒼青古樹,在這座神山之巔顯露虛影,映照蒼穹,哪怕是東夷最為偏僻之地,只要抬頭,都能依稀見得其之輪廓,知曉此地,當為此界中心。 它是當年扶桑神庭墜落后,諸先賢移植到此山之中的先天靈根,為自不可能中誕生的通天神木,孕育數千年后,在曾經的東夷諸州,而今的東夷天內,足以承載‘道果’至尊的出世! 滾滾云氣,氤氳不散。 首陽山滿山瑞雪,卻未有分毫寒冷,結合那通天神木虛影,漫天不散之云氣,自瓊霄順延而下,便如自域外星空倒掛的銀河,直垂人間,更顯神圣。 云端之上。 遙看諸元神道光縱橫,更有尊者蟄伏,千丈真龍隱沒,有背手的白發青年,默默駐足,觀看這幅如同畫卷一般的場景。 在他身側,留著兩髯長須的青衫文士,眼神復雜,注視著這位明明顯現身形,卻根本察覺不到分毫氣息,彷若不在此間的‘人’,面上不顯,實則心中大為駭然: “上一次見到,還是六千多年前,這位最后見了人族諸尊者,親自抹去了‘泰皇’痕跡,那時的他雖已抵達道果,但...還不至于如此。” “可如今,我修行已達斬道六關,距離道果雖還尚遠,但也應精進頗多才是,哪怕是歲月長河,也隱有所感,不可能連氣息都察覺不到的,除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