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主任近來很高興,上次這么高興還是把路遙那個刺頭給開了的時候,為此,還特地開了瓶茅臺慶祝。 誠然,這個人的確有這么幾分才氣。 可誰見過哪家員工隔三岔五請假外出,稍有不順就拖稿欠稿的員工,這種懈怠的歪風邪氣,早就應該清除。 可這個姓路的去了科教頻道仍舊不安分,搞出個什么走進科學,對廣播站這邊的打擊不小。 近來又聽說去搞了個什么直播,果然,還是那個熟悉的路遙,依舊是這么不務正業。 幸好,他這邊已經找到了應對措施。 林主任仔細分析過,《路遙夜話》之所以能做大,憑靠的不止是路遙的原稿,還有他現場直播時那神乎其神的演技。 一旦開始,觀眾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所以光是換掉他這個主持人,即便真的拿著原稿上去,做不到他那般隨機應變,效果也自然會大打折扣。 林主任跟王陽討論了許久,終于找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從源頭處做出變革。 摒棄掉路遙原來的稿件,再從一些小有名氣的靈異類作家那里買斷收稿,約稿,拿到成品后讓王陽事先演練。 一遍兩遍不夠,就練上個幾十遍。 不必完全達到路遙直播時的效果,一些音效、畫外音再提前準備好,在適時播放,同樣能起到效果。 果然,在第一期更換原稿試水以后,《路遙夜話》收聽率迅速回暖,從跌破十開始呈上升趨勢。 僅憑三期,一個小系列收聽率迅速達到了十五,已經做到了路遙在時跟他基本持平的好成績。 盡管達不到以往巔峰,可勝在產量大,基本上一周能做個兩至三期,效率極高,終于穩定住了一批觀眾。 就在昨天,收視率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十五。 林主任很清楚,這是節目的另外一批觀眾的加入,以往觀眾太過慣著路遙,才讓他的臭毛病越來越多。 事實證明,除了極少數的鐵粉外,大部分聽眾更認作品,只要作品質量合格,產量令人滿意,便立刻改換陣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沒這么多講究。 他的商業模式很簡單,一般的作家沒有平臺、資源,也就帶不來流量,想出版更是做夢。 而他們這邊已經有了現成的有聲節目,自帶流量,再加上穩定的作品供給,只要把買斷的原稿帶來把有聲版權再賣給那幾個有聲讀物公司,反手又能賺上不少。 實施這種商業模式后,無論是作家方、節目方還是平臺方,都有利可圖,形成了穩定的利益平衡。 要說是誰虧了,恐怕也只有離開的路遙。 畢竟節目的初始流量都是他一點一點打拼起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