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凡從哈奇集團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投資,用于建設一家維生素廠。
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問題都解決了,余下的就是人的問題了。
滄化科貿現(xiàn)在有200多名職工,這些人都是滄海化肥廠的待業(yè)青年,干活倒是有一把子力氣,但從事化工生產(chǎn)的經(jīng)驗是遠遠不夠的。
高凡和廖德榮、海青文等人在一起計算過,維生素廠的生產(chǎn)需要800名以上的熟練操作工。
這里說的熟練,倒并不需要他們過去從事過維生素的生產(chǎn),而只需要有化工生產(chǎn)的經(jīng)驗即可?;ぎa(chǎn)業(yè)包含的產(chǎn)品種類眾多,每一種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有著不同的流程,但其中也有一些共性。
比如化肥廠的熟練操作工,轉去從事石化生產(chǎn),上手也是非??斓?。但如果你找?guī)讉€機械廠的車工、銑工去管那些閥門、儀表,他們就會如墜五里霧中。這就叫術業(yè)有專攻。
正好,茂林省化工廳此時也正在頭疼延秀、武源兩家化肥廠的關停問題,其中最難解決的就是兩千多干部工人的轉崗安置問題。
高凡有一百個理由相信,化工廳是希望維生素廠接納這些轉崗職工的,畢竟維生素廠也算是化工廳名下的產(chǎn)業(yè),有這樣的義務。
高凡也想要這兩家化肥廠分流出來的職工,不過他想要的只是其中的熟練工人,以及少數(shù)有真才實學的管理干部。對于另外那些吃嘛嘛香、干嘛嘛不靈的大爺們,他可不想攬過來侍候著。
他雖然沒有在延秀、武源兩家廠子做過調查,但憑著在滄?;蕪S的經(jīng)驗,也知道這種人浮于事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為了避免日后化工廳強行塞人進來造成的麻煩,高凡就得先下手為強,聯(lián)合延秀、武源兩個廠的廠領導,把自己想要的人先接收過來,把各個崗位都填滿。兩家廠子的干部職工一共是2000多人,維生素廠需要的是800人,按40%的比例篩選,招進來的人素質應當是過得去的。
到時候,化工廳再想把其他人安置過來,高凡就可以說自己已經(jīng)人滿為患,愛莫能助了。
選人的標準是明確的,那就是有經(jīng)驗、有敬業(yè)精神,還得聽話。但兩個廠加起來兩千多人,哪些人符合這個條件,哪些人不符合,卻不是高凡能夠掌握的。
他也不可能像后世那樣搞個面試啥的,且不說化工廳不會容許他這樣做,光是對兩千人一一進行甄別的工作量,就足以讓他崩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