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凡做出認真的樣子,說:“我說的是真的。其實現在這個時代,到處都有機會,早點工作,沒準就能抓住一個什么機會,一兩年就成萬元戶了。” 他這話說得很隨意,落到鄧有良耳朵里,卻有一些不同的味道。鄧有良頓了一下,然后掏出一串鑰匙遞給王勇,說道:“小王,我的煙忘拿了,你去下我辦公室幫我拿一下,就是我寫字臺右邊最下面那個抽屜。” 王勇用眼角的余光掃了一眼鄧有良放在飯桌上還剩著大半包的“大前門”,迅速地站起身,接過鑰匙,以蒸發速度迅速地消失了。 看了一眼門外,鄧有良回過頭,壓低了一些聲音,對高凡問道:“對了,小高,上次你爸爸托我幫他打聽雁洲那個名叫陳興泉的農民,聽說你幫他解決了一個技術問題,讓他賺了不少錢,這是怎么回事?” “那事純粹是偶然。”高凡平靜地說,“我跟那個陳興泉過去不認識,是在火車上偶然遇見的。我們聊起絲網印的事情,他說他們搞絲網印的顏料容易掉色,我正好在書上看過一個顏料配方,就說給他聽了。至于他是不是賺了很多錢,我就不清楚了。” “哈,你還瞞我呢。”鄧有良做出一副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笑著說道,“我專門讓人去了解過,他在雁洲的南濠鎮上開了一個印字店,用你那個配方,生意火得不得了。有人估計,他一個月起碼能賺10萬呢。” “……這個有點夸張了。”高凡趕緊辟謠。 他剛才故意說起萬元戶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想勾出鄧有良的這番話。要知道,鄧有良也是水南人,基因里也是刻著商業意識的。高凡給出這樣的暗示,他如果反應不過來,那也枉當這個廠長了。 不過,說陳興泉的絲網印小店一個月能賺10萬,這就有些離譜了,如果鄧有良真的形成這樣的觀念,高凡后面的戲可不好唱了。 “陳興泉跟我提過一嘴,說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還不錯,一個月賺了七八千的樣子。現在好多同行都去找同樣的配方,他們的生意就差得多了,一個月只有三四千的利。 “另外,南濠那個地方還是太偏了,有些客戶懶得跑那么遠去找他們。剛才他還跟我說,想把店遷到雁洲縣城去,就是縣城里沒個靠山,怕做不下去。” 高凡說,同時向鄧有良遞了一個眼神。 “他怎么沒想著到仁橋來呢?仁橋這邊的小塑料廠,比雁洲可多得多呢。”鄧有良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