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更名-《鑄漢庭》
第(1/3)頁
時值盛夏,關中大地悄悄染上了蒼綠色的外衣,盛開著蔥郁綠葉的樹木漸次錯落著。
在長安通往洛陽的官道以南,是有著灰色山脊的驪山余脈,縱使盛夏,其中某些拔尖的山頂甚至還染上了一層銀白,那是常年不化的積雪痕跡。
往近了看,仿佛沉默的巨獸一般的驪山腳下。
也就是新豐縣鴻門亭的學舍旁,卻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帳帷,如同雨后的蘑菇一般。
其中行走的不僅有宮人、婦孺,甚至還有不少身著扎甲,佩著環首刀的西涼軍甲士。
那日大宴以后,朝臣們又扯皮了近一個月,大軍方才成行。
一開始,李傕和郭汜、張濟要求交換人質,郭汜的婆娘偏偏舍不得兒子,又商議能不能給女兒封個君,然后交換女兒當人質。
這能有什么效力?誰又能真正放心?
看不過去的張濟出了個主意,拿各自的堂弟、堂侄來當人質。
這幾人也算是頗得“開窗掀屋”的三分真味了。
最后達成的協議是郭汜的堂弟郭浦、張濟的堂侄張繡,留在長安城當人質,而李傕的堂弟李桓、堂侄李暹留在東歸大軍中當人質。
李傕據有長安,而以郭汜為主的西涼諸將,則帶著天子東歸弘農,繼而還都洛陽。
但是,但是。
大軍剛過了灞陵,劉弋還沒來得及附庸風雅地折一支柳條,完成“灞陵折柳”的打卡成就。
郭汜就犯病了。
不知道是腦子抽筋,還是就想給他封邑的百姓耍耍威風,郭汜提出請天子和百官北渡渭水至左馮翊的高陵縣參觀。
劉弋當然不同意,公卿大臣和西涼軍頭們也不同意,大家開會討論也沒個結果。
郭汜出乎意料地倔強,就擰巴在這里。
大軍沿著渭水兩岸行軍,北面是郭汜的一萬余步騎,南面是張濟、楊奉、董承、楊定,每家都是三千到四千的兵力,加起來才與郭汜相當。
沒了郭汜,名義上的東歸討賊也開始讓人變得心中不安了。
哪怕劉弋有謀劃,卻也不想在這種離著長安極近的地方跟郭汜翻臉。
本來好好地東歸之路,也變得一波三折了起來。
與之相比,天子強烈要求給自己改個名,大臣們都沒有過多地反應就通過了這件“小事”。
天子說的一套又一套——“協這個字,就好似朕在旁邊看著你們做事一般,朕不喜歡。不如叫弋,弋,謂以繩系矢而射之也。意思呢,就是大軍是箭矢,雖然東歸,但根子還在關中,有繩子系著。”
當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有一百個理由;當人不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總有一百個借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鄂州市|
台山市|
红河县|
天峻县|
中牟县|
固始县|
军事|
淅川县|
南宫市|
宣武区|
永兴县|
阳春市|
嘉鱼县|
循化|
凤凰县|
宜君县|
江油市|
阳新县|
天柱县|
罗江县|
双桥区|
屏东县|
长武县|
措勤县|
宁国市|
班戈县|
安吉县|
冷水江市|
华容县|
荔波县|
沾化县|
马山县|
农安县|
乌鲁木齐县|
平和县|
清苑县|
怀柔区|
靖江市|
乐山市|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