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屠古眉頭微蹙,過了一會兒,他也點了點頭:“張將軍所言不虛,若讓楚軍南下,封鎖我各方糧道,將置我軍于被動之中,還是盡快的拿下吳南吧。” 吳南一共有七八座城邑。 越軍只是占據(jù)了其中四五座,用作運糧的通道。 冷兵器時期的戰(zhàn)爭,只能一座城一座城的拔除,決不能越城而作戰(zhàn)。 這樣的話,會給敵軍以包夾的方式,切斷他們的后路,阻隔糧道,則會陷前線的軍隊有所不利。 因此,一口氣吞掉吳南,是越軍進攻吳國的第一步大計。 完成了這一步大計,越國即便只有一萬人,卻也能據(jù)城而守,抵抗楚軍。 靈國的糧草源源不斷,又不需要越國出錢,他們只用專心作戰(zhàn)即可,而楚國雖然也尚有國力,但他們的糧道太遠,只能從吳國調(diào)取。 而吳國存糧根本就不夠。 因此,楚軍根本堅持不了太久。 總而言之,古代打仗就是一句話: 把控住安全和方便的糧道,便能把控住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 以少勝多就不是夢想。 而越國自出了大越山,與靈國隆北河背靠而互生,糧道本就無比的方便,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糧食都能迅速的運送到吳南。 所以,吞掉吳南,越國就算是獲勝了一半。 即便是楚國五六萬大軍集體出動,短時間內(nèi),他們也拿不下吳南的。 屠古沒有做多余的停頓,稍作休整后,立刻帶兵出發(fā),緊接著,再次攻克一座城池。 吳南七座城邑,共有六座淪為越人之手。 長留。 背靠吳中的一座城池,也是吳南還沒有被越人攻克的最后一座城池。 而把守這里的,乃是碧螺閣的官員—— 流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