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紫禁城內。 年僅十八歲的康熙拿著尚可喜的奏折一臉興奮地找到孝莊太皇太后道:“祖母,大喜啊,尚可喜要自請削藩了!” 正在拾掇花草的孝莊聞言愣了一下,道:“尚可喜自請撤藩?這不可能。” 說著將奏折接過來看了一眼,道:“人家這不是說了么,希望將平南王的爵位交與其子尚之信繼承。” “自古以來,哪有父親還活著,就要襲繼王位的道理,他既然要撤藩回遼東老家,那尚之信身為人子哪有不陪伴同歸的說法?我意,既然這尚可喜自請撤藩,就索性讓他們父子兩個都撤了。” 孝莊聞言深深地看了康熙一眼,道:“你,當真是下定決心要撤藩了么?尚可喜今年已經七十了,吳三桂也已經六十了,你就不能耐心一些等他們老死么?” “祖母,如今我大清百廢待興,處處花錢如流水一般,三藩不但截斷南方諸省財稅,朕還得花銀子養著他們,去歲朝廷入庫六百余萬兩,僅這三藩養兵就花費兩百多萬兩,現如今前明余孽早已經盡數伏誅,朕實在是不知,朝廷為什么還要花這么多錢養他們!” “我且問你,為何當年北宋滅亡之后,這南宋政權可以堅持百年而不倒,換了這明明底子更厚的南明,就如此的不堪一擊了呢?” “這……自然是因為我八旗武士驍勇善戰,我大清自入關以來上承天命,下合民心,而彼輩昏聵無能,腐敗黨爭不斷,所以……” 孝莊冷笑一聲,道:“皇上啊,這些用來忽悠外人的話若是反而把咱們自己給忽悠了,那可就真的是笑話了。” “孫兒愚昧,還請祖母賜教。” “我大清八旗精銳驍勇善戰,這倒是不假的,只是直到今時今日,我大清八旗兵勇也不過就是十六萬六千人,除去這拱衛京師的,再除去留在東北的,剩下的這些撒下去,面對這大明諾大的疆土,又出得了幾路大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