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方日報》聯系了香江的同行,響應者卻寥寥無幾,因為馬家本身就是不受歡迎的角色;最終只有三四家報社連同《東方日報》,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對《現代日報》進行了抨擊。 林榮亨在辦公室里,不由得冷笑起來,然后叫來了張建成。 “既然有同行對我們進行抨擊,那我們也必須應對。就像我說的那樣,我們只是新聞的搬運工,暴力也好,yellow也好,都是事實存在的;人們不應該去遮蓋這些事實,而是應該去反思.......總之,你們編輯部要好好的進行反駁。辯論的越精彩,我們的報紙銷量就越高,那些抨擊我們的不知道,他們這是變相的為我們打廣告!” 張建成笑著說道:“馬家不過是江湖小丑,也就知道用這些下三流招式了。對了,他們還派人想挖我們的墻角呢!” 林榮亨心里立馬nmp飚出來了,順便問候了馬家,這個問題必須重視起來。 “告訴大家,跟著馬家干活,也不怕那天被他們拉下了水,染了毒癮。還有,我們報社最近會出臺股份激勵制度,只要干得好,不管是員工還是管理層,都有機會拿到公司的股份。自己給自己打工,大家齊心協力將現代報社打造成一個傳媒集團。” 死守著股份的人,任你再牛b,也干不成大事! 再說了,員工手里的股份在沒有上市前,套現只能賣給公司,最終還是得還回來;就算是現代報社上市了,林榮亨如果想增持股份,一個股災就可以將現代報社再次私有化了;至于代價,可能是不僅賺了錢,還拿回了全部股份。 操作其實再簡單不過,牛市上市并減持自己的股份,熊市私有化,用的資金正好是套現的資金,甚至還有賺錢。 正因為如此,林榮亨根本不擔心自己的股份被稀釋! ...... 事情朝著林榮亨預想的方向進展,以《東方日報》牽頭的同行抨擊《現代日報》,不但沒有給《現代日報》帶來實質性的損害,反而將《現代日報》的知名度擴散開來。 而《現代日報》接下來的銷量一直穩定在18000份左右,這個銷量已經和《東方日報》的銷量旗鼓相當,甚至還略有勝出。 林榮亨估計,在《現代日報》沒有發行之前,《東方日報》恐怕已經觸及到20000份銷量的大關了;沒想到,《現代日報》的崛起,搶了《東方日報》不少銷量,難怪馬家如此氣急敗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