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里伙食真不錯啊!” 辛方正端著碗也不在意破舊的布衣,一屁股坐在王樸的旁邊。 隨口閑聊。 王樸看著碗里的湯湯水水,也覺得比家里老父親做的飯好吃多了。 辛方正咂了湯,摸著已經吃飽了的肚子,懶洋洋的曬著太陽,肚皮上的腰帶都松了幾松。 來了南昌縣這么些天,還是沒習慣,大鍋飯做的也是有滋有味,總是想多吃。 王樸看著他本應該寬松發白的布衣被撐的滾圓。 咽了口饃饃,還是忍不住的說道:“兄臺還是量力而行,這飯雖好,總是過猶不及,前幾天吃壞了的,不在少數,在醫官哪里治療呢,雖無大礙,總是要影響考試的。” 這南昌縣外的軍營騰出來給了這些趕考的士人居住。 自然也是管飯的,這些廚子如今的手藝都是自從汝南縣董良給啟蒙后,一脈相承,又多加鉆研。 手藝一日勝于一日,最起碼在劉備的手下,廚子的手段都傳播開了。只是民間還沒有。 這些來趕考的士子又多是中下層,生活條件不好的,這一遇到能吃飽,能吃好的地方,都免不了要多吃。 總有那管不住嘴的差的吃多了,吃出來毛病。 王樸見這旁邊的人,寬大學士服都被他的肚皮撐起來了,繃緊了,實在是吃的不少。 辛方正嘿嘿一笑,黃牙外露,“嗨,這餓肚子餓的多了,難得有機會吃飽飯,還比那朱門里的有滋味,忍不住啊!” “兄臺是本地人?” 王樸奇了,“何以見得?” 辛方正道:“此次來南昌之士子,雖然有各地官府所照應,總免不了趕路之辛勞與風塵。” “我看兄臺衣著簡樸,不似富貴人家,卻鞋底光鮮,未曾磨損。既然不富貴無新鞋可換,自然是未曾遠行,故此猜測兄臺是本地人士。” 王樸老實的點頭,“有理,有理,兄臺慧眼如炬。” 辛方正喝完最后一口湯,把碗放在地上,嘿嘿一笑。 轉頭對王樸道:“咱們都是窮人,又一起來參加考試,不僅是算是同窗,日后也是同僚,還請兄臺多多照顧啊。在下辛方正,兄臺怎么稱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