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帝的書信一封又一封寄了回來。剛開始還只給太子和太后,后來就有其他皇子的了,就連剛開始學字的十一皇子也有。 據太子說,皇帝還因材施教,給十一皇子的信里面寫的全是簡單的字,還讓他用同樣的字寫一封回信。給八九十的書信就是催功課的,讓他們好好的讀書,并且把監察他們讀書的重任交給了太子。 給其他的皇子書信就只有一個任務:好好上值,爭取將來成為棟梁之材,幫扶他治理國政。 折筠霧在京都看太子一邊收信一邊寫信,就懷疑皇帝是不是全天都在寫信。 “這么多信——如今連眾大臣都開始收到信了,不是天天寫,哪里能寫的完。” 太子見她還猜得一本正經,便也一臉認真的陪著猜:“走的水路,路上也沒什么好看的吧?所以就一直寫信?” 折筠霧:“有這個可能!” 太子悶笑出聲,剛要放下信,就見外頭阿昭的笑聲傳來,折筠霧連忙出去看,只見他在院子里面抓猛虎。 太子瞧了一眼,又將折筠霧給拉回來,“讓他自己玩去吧,你操什么心,那么多人跟著?!? 這小子實在是太調皮了。 折筠霧只好打開窗戶坐回去,她今兒個要給太子做雙襪子。皇帝去江南之后,太子就成了監國,每天要做的事情多,而且可能跑的勤,他最近的腳經常出汗,襪子自然換的也勤快,折筠霧就多做些。 不過終于忙了起來,太子的心情也好。跟他也天天在一起這么久了,折筠霧發現一個事情:只要殿下一高興,他的腳指甲就長的快。 待會晚上,還得給他把指甲也給剪了。 太子很喜歡剪指甲!不僅他喜歡,阿昭也很喜歡。晚間洗完了澡,兩父子就坐在了榻上。折筠霧將剪刀給太子,讓他給阿昭剪,“你得小心些?!? 太子殿下有些嫌棄兒子。他剪完了阿昭的,就拿著剪刀,興致沖沖的等著折筠霧泡完腳,折筠霧沒有指甲!她腳指甲長的慢。 手指甲她涂了花汁,好看的緊,才不要剪掉。太子就有些失望,在他看來,打理折筠霧的上上下下是件讓人享受輕松的事情,竟然沒有享受了,便伸出腳和手,自己享受。 享受著享受著,手就不老實了。 阿昭在一旁趴著看父母黏糊——折筠霧有時候真怕他學了去!他那見人就親的毛病,她就懷疑學的太子殿下。 便趕緊從太子的懷里出來,趕緊坐在一邊,拿著撥浪鼓搖,果然就見阿昭的目光隨著撥浪鼓去了。 折筠霧松口氣。 太子隨手拿著一本書好笑,“哪里就這般嚴重了。不過是抱一抱而已?!? 折筠霧歪過去,跟他一起看,“反正不行?!? 看書是正經事,太子無奈的很,看看阿昭在一邊玩撥浪鼓,氣從心生,便將他一把撈過來放一邊:“你也一起看書吧?!? 阿昭:“……” 哇—— “阿爹,壞!” 太子哈哈大笑起來。 折筠霧:“……” 算了,殿下在外面夠辛苦了,回家聽兒子哭放松放松也是可以的。 太子在外面確實辛苦。早間寅時起床,床上的折筠霧還沒醒,他也不讓她起來,如今為了不吵醒她,衣裳鞋子等都是在外間穿的。 劉太監捧著已經烘熱的里衣過來。如今已經是十月末,早間和晚間還是冷的。 太子穿了衣裳,便去的朝議殿。皇帝不在期間,按照大秦的制度,太子監國,是不能去朝堂的?;实厶匾膺x了朝議殿給太子,讓他就在此會見朝臣。 朝臣們也不是像上朝一般每日都去,而是有事去,沒事就寫封折子給太子和皇帝送過去就行了。 皇帝走的這四個月里,太子已經很熟悉跟朝臣們打交道,他也時常寫信給皇帝,在信里偶爾訴苦。 “每一個人都長了七竅玲瓏心,都想從國庫里面掏出一些銀子,如今兒子每日的心眼竟都長到跟他們斗智斗勇保國庫上去了?!? 皇帝接到信的時候,便寫信教太子如何對付這些朝臣。 端王在一旁也沒有閑著,因為跟著出來的皇子只有他一個,每天陪在皇帝身邊,父子之情也愈加好,如今皇帝有時候不想看折子,都是端王念出來給他聽。 既然念了,便也知道折子里面寫了什么,若是皇帝懶一懶,便他閉著眼睛說,端王提筆在折子上面寫。 第一次動筆的時候,端王的手差點沒抓穩。他耗費巨大的心神才讓自己保持平靜,穩穩當當的寫完了折子回批。 抓住筆的那一刻,端王甚至在想,要是他能從此刻開始就握住筆便好了。 但他絲毫不敢露出來,每次恭恭敬敬的寫完,就把筆墨紙硯擺回去。 皇帝其實心中不是很喜歡他這種做法。筆墨紙硯又沒有什么特殊的,你把它們特意擺回到朕的面前做什么? 難道朕還能因為你批改了幾封折子就對你有所懷疑嗎?這個老大,年紀不大,疑心病倒是不小,他也不是暴君,他又沒有成氣候,這般小心翼翼做什么? 皇帝搖搖頭,第二天他就專門讓人在自己的案桌前擺了一套筆墨紙硯,占據了桌子。 端王這才開竅,沒有再把筆墨紙硯挪桌子。 等到江南之地的時候,皇帝帶著端王見了好幾個官員。端王是陪著一起坐在上首的,下面的人跪了皇帝,自然就要跪他,將他捧得高。 后面皇帝就讓他自己去隨著人玩。皇帝最近得了個江南美人,正在每日聽琴撫琴,有兒子在場便不方便,于是道:“江南風景好,難得出來一趟,你可不要遺憾而歸?!? 端王就出去了。江南水鄉跟他在京都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人也不一樣。在這里,他遇見了幾個湊上來的人商戶,還有一些小官,這些人有的給他送銀子,大的他沒收,小的讓屬下收了。 還有的給他送美人,這個就有的講究了。 在這水鄉之中,值得稱道的除了才女,便是煙雨行舟中的青樓女子。端王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堅決不收這些青樓之人,只收正正經經出身的采女。 久而久之,就有小官明白了,家里會認字的女人都送過去。 端王也多了幾個美人。 他在寫給端王妃的信里寫道:“都是江南地方官員的女兒,便都安置在芹烹院吧。” 芹烹院是最偏僻的一座院子,端王妃看完后,毫無波動。她甚至在想,你既然已經收了人家的女兒,那對人家好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 你已經收了人,難道我還能吃醋嗎?還能嫉妒她們嗎? 未免也太小家子氣了。 她坐在那里,拿著信久久沒有出聲,最后無奈的笑了笑,剛要讓人去打掃芹烹院,就見兒子高興的跑了回來,“阿娘,我們去看妹妹好不好?” 妹妹說的是恭王妃新生的女兒,已經有兩個月大了。端王小世子齊長佑很喜歡她。 端王妃難免就有些心疼兒子。因為端王的緣故,恭王妃也對他們并不親近,她上門一次也就罷了,哪里有日日都去的。 便道:“妹妹還小,每天都要睡很久,等她長大一些,咱們再去找她玩好不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