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羽思索了一下:“可以,那明天中午放學后,我開車來南大ntu接你?” “不用,我們中午直接到樟宜碼頭碰頭就行。” “好,那我們樟宜碼頭不見不散?!? 結束與謝安妮的對話后,顧羽開始考慮如何明天接待謝安妮教授考察烏敏島上自己那個一代智能大棚和育苗實驗室的問題了。 如果老老實實陪她進去實驗室,系統上顯示的那些驚人超前技術:兩天收割一次的草莓、三天收割一次的白蘿卜、七天成熟一次的榴蓮…… 一定會嚇到謝安妮教授的,而且自己根本無法解釋這個技術的來源! 顧羽之前在網上查過一些資料: 目前在現代農業科技比較發達的荷蘭、以色列和日國等國家,草莓在溫室大棚里面一年可以種6次。種苗培育時間大概40天,再從開花至成熟的天數大概是20天。也就是每2個月左右收獲一批成熟的草莓。 白蘿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溫室大棚內種植,一般也是兩個月收獲一批。 榴蓮到目前還沒有溫室大棚的先例,只能一年成熟采摘一次…… 顧羽思前想后,心中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 把自己在烏敏島上的第一代智能大棚“降級”為一個公眾可以接受的正常的高級溫室大棚! 也就是說把這個第一代智能大棚里面那些過于先進的技術“降級”到謝安妮這樣專家可以接受的程度,順便為將來開放給甲方的“驗廠”和第三方的審核做準備…… 目前,在烏敏島上第一代智能大棚里面培育蔬果,系統里面的育苗與培育成熟時間不能“提前”,但是可以通過中央控制系統讓它們“延后”。 想好以后,顧羽通過手機上的一代智能大棚app,先把目前正在培育的兩款草莓的培育周期降為49天,也就是7周時間收獲一批成熟的草莓。把白蘿卜的成熟周期也調整為49天,7周時間收獲一批。而那顆榴蓮樹干脆就回歸正常的一年收割一次正常周期,不然太顯眼了。 這樣一來,降級后的一代智能大棚技術接近荷蘭等發達國家的溫室大棚技術水平,比他們又先進了一丟丟……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