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這個報紙的版面上,新加坡貿工部、環境及水源部等部門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候提到,新加坡因為土地面積小,所以無法像周邊陸地廣闊的國家一樣進行大面積種植,所以本地超過90%食品進口自國外。 但是沒有自己的農業,純靠進口則會陷入到被動地位。所以,新加坡要發展農業,必須要依靠創新精神! 南洋理工大學、理工學院等新加坡本土高等院校設立這些高科技農業專業課程和相關研究設施目可以讓年輕一代置身在新型農業科技、城市農業和新科技,讓年青一代有機會在農業科技行業創新,并探討怎么持續生產本地食品…… 南洋理工大學這個農業項目負責人希望通過高科技解決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將大量栽種轉移至室內,再利用各種控制系統掌握生長環境,從而提高效率,產出可供更多可供新加坡本土民眾食用的優質食品…… 看到這些新聞后,給顧羽的一個感受是:新加坡政府正在鼓勵農業創新,鼓勵本土創業者利用“人工智能”“垂直種植”等高科技手段,利用有限的資源來發展高“都市農業”和“都市農場”。 這個版面另外有一個新聞寫到:目前,新加坡都市農業主要是現代集約的農業科技園。農業科技園的基本建設由政府投資,然后通過招標方式租給創業者或商人經營。 最近,新加坡在已有面積為1465公頃的6個農業科技園基礎上,計劃在新加坡動物園附近的雙溪加株地區新建一個面積達18公頃的現代化農業食品創新園,該園區將包含室內植物工廠、昆蟲農場和動物飼料生產工廠等等。 貿工部領導說,他們的愿景是希望讓新加坡成為一個領先的城市農業和水產養殖技術中心,讓新加坡的食品生產模式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 看完這些新聞,顧羽隱約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似乎來了。自然雖然當下還沒有實力去競標這些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的土地空間,但等自己的資本和實力累計到一定程度后,自己可以去爭取一把! 晚上,睡覺前,顧羽進去腦海中的小島空間。 中午,按照系統的游戲規則,顧羽把蘿卜和大米賣完以后,系統庫存中又自動補充了新的120株蘿卜苗和2000株特級水稻秧苗,顧羽隨即把這些秧苗播種了下去。 現在,1號和2號地塊上新種植的這批蘿卜和稻谷全部已經成熟,明天下午就可以再次送去十六廚餐廳了,顧羽又能獲得新的收入,真爽! …… 第二天一早,顧羽繼續早早地起來晨跑。林文珊另外有事,沒能一起參加。 他圍繞著加冷河濱公園跑了好幾圈,直到完成十公里跑量。 跑完后,手機跑步軟件傳來美妙的提示音: 【叮咚,恭喜您跑完10公里,本公里用時4分52秒,加油哦!】 整個十公里跑下來,顧羽平均配速輕松破5。而且感覺越跑越輕松,越來越輕盈。 現在,跑步對于顧羽而言就是一種痛快淋漓的快樂出汗運動,一種享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