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武則天悲痛萬分,失聲嘆道:“朝堂空矣,天奪吾國老何太早矣”。 武則天追封狄仁杰為文昌右相,并宣布廢朝三日,以示哀悼。 李唐復位后狄仁杰再被追封為梁國公。 神龍元年,(705年) 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重,頭發雪白,皮膚皺皺巴巴,老態龍鐘,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地步。 神龍元年(705年12月16號) 晚年的武則天沉湎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系減少,對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系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入動蕩,人心不穩。 張柬之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里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偵知,張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則天進讒言。 武則天聽信讒言,不僅責罵太子李顯,還嚴令李顯鞫問子女,萬般無奈的李顯只得逼令兒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兒自縊。 接下來,張氏兄弟又將武延基下獄逼死。 這件事情讓李顯失去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個女婿和一個外孫,更為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向李顯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其包括其家庭構成了巨大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除掉張氏兄弟對于李顯來說勢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緩。 于是,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些李姓子孫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政變。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