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著杜康就跟老爸商量該怎么建設工廠。 爭取十一畝地是為以后擴大生產做準備,甭管用上用不上,先把地盤占著。 哪怕以后用不上,拿來種小麥,那也是在三環種小麥,說出去,能驚掉人眼球。 現在先建設一小片地方即可。 至于找誰建設,老爸在四九城生活幾十年,有一定的關系網,很快就找來工匠開工,拉圍墻建廠房。 沒過兩天,已經建設的熱火朝天。 同時也把杜康忙的腳不沾地,既要制作雕花佛龕,又要照看工地,還得不時指點劉二蛋他們。 這天,杜康好不容易有空回家吃飯,王浩過來找他說道“老大,你前幾天去博物館修復過羊角燈?” “沒錯,有什么問題。” 王浩臉色古怪將一張報紙遞給他,杜康打開一看,只見上面有報道此事的新聞。 “四九城能工巧匠,修復故宮僅存的羊角琉璃燈” 上面還配有圖片,正是記者拍攝的自己修復羊角燈時的畫面。 在看文章,很正常的報道,可王浩的表現分明有事,他又仔細看了一遍,忽然發現問題。 巧手王九,怎么是巧手王九,報道中寫的修復人員竟然是巧手王九。 老大,我姓杜,不姓王,怎么成了王九。 這是哪家報社的記者,不行我得去找他說個明白。 剛走兩步杜康又不禁泄氣,這種事沒法去找人家。 你總不能因為名字寫錯了,就讓他再發個聲明,說自己寫錯了字,不是巧手王九,是巧手杜九。 根本不可能。 又不是多大的錯誤,你讓他登報發聲明,他臉還要不要?真這么干,他還能在報社呆的下去? 算了,咱還不能將錯就錯。 巧手王九就巧手王九,以后咱就是巧手王九,九是自己的名字,前面的巧手王是形容詞。 看王浩還在那里站著,杜康詢問“你還有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