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過正午,烈陽之下,張之拖著疲倦的身體走在回宅院的路上。 今日攀山越嶺走訪礦區并不順利,仍然沒有半點的好消息。 他是魔杰星鐵國的一名學者,更具體的說,是一名史學家與考古學家。 在如今學術鼎盛,學者上得朝堂的時代,他是那種下得了田野的學者,地位其實不高。 從明城官方招待他的待遇,就能看出現在的窘境。 七八十平宅院,簡陋冷清,門可雀羅,也不會有任何伙計幫他打理起居并負責飲食。 就這樣,這處住所還是看在他學者的身份上的,而非他的臉面上。 明城可不是鐵國首都那樣的寸土寸金,它只是鐵國邊界之地的偏僻小城罷了。 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外城區的農家小院都比他這里大。 寒蟬,太寒蟬了! “唉,算了,習慣了。” 張之嘆了口氣不想糾結這種事,他現在很累,單單是尋找考古的線索就夠每天從早忙活到晚了。 耷拉著腦袋,雙腿拖拽向前,還有些打顫,大腦還在低效但清晰的思考,嘴里嘀咕不清的做著打算。 “回去先睡一覺吧,再搜一個月,還找不到就回首都去……” 半月前,他還是名鐵國書閣內養尊處優的學者,靠著史學家的專業素養可謂吃喝不愁。 直到發現書閣的一本記載奇聞異事的手冊,在偏僻高架上存放了不知多久。 張之素來對這些妙趣橫生的東西感興趣,很多歷史的細節的補充往往需要雜談、游記類的書籍,哪怕它們半真半假。 根據筆者的記錄,手冊是從201年前開始書寫的。 195年前記錄了一起礦洞事故,當地居民說是挖掘地層,觸怒了長眠地下的神明,大地接連‘咆哮’了數日,甚至不少居民還在附近撿到些零碎的‘藝術品’。 在筆者的記錄里,藝術品的材質是不知名水晶,價值不菲,他曾提出過收購,但明城人卻談之變色。 靠著憑億近人的錢格魅力,筆者在手冊上留下了‘扭曲’‘恐怖’‘令人毛骨悚然’‘惟妙惟肖’的形容…… 事件的描述到這里結束,張之卻靈光一閃,把礦洞事故和記憶深處里明城的神秘事件關聯到一起,時間點都是近兩百年前。 閑來無事翻看奇聞異事的興趣,讓他敏感的注意到那個時間段名稱的事故多發。 他當然不會真的認為有鬼神作祟,唯物主義盛行的魔杰人學者圈也不信這套。 種種事件聯系到一起后,他只會認為是與‘外星’相關。 早在三百年前,魔杰胡克甘就挖出過一次‘異星’石碑的存在。 這里會不會其實有一處外星遺跡? 張之當時就動了心思,史學家是他的職業,但考古學家卻是興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