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臺機甲的難度主要體現在變形能力上, 工序十分復雜。 饒是有完整的設計圖紙,李林也花費了三天時間,先攢夠了 2800 的藍色精萃購買濃縮型原初水晶,再將各個模塊制作出來,然后借助多功能機械手臂拼接組裝到一起。 霸天戰士整體外形與原設計圖并無差別,但跟霸天異形一樣,李林給它稍稍改造一番,又增添了不少功能模塊。 比如,原本的戰士變形成裝甲戰車,內部只容得下機甲駕駛員一人。 經過李林的改造,把戰士的體積增大不少,使其內部的空間也大了許多。 平日里若無特殊情況,它依舊是單人駕駛,不過也可以通過調整模式,讓它變形為雙座或四座戰車。 有得必有失,變形成單人戰車,戰士的裝甲會加厚許多。 若是變形成雙座或四座戰車,由于內部空間的需要,裝甲就會變薄,不過也無傷大雅。 當然,戰士變形的戰車可不是只能在陸地上跑的普通戰車。 有了“等離子推進器”,它甚至還能在天上飛。 再加上全密閉式艙內空間以及內循環空氣系統,理論上潛入海底也不是問題。 只不過李林并未測試它在海底環境的數據與對高壓強的耐受力,不敢太過肯定就是了。 另外,像“過載充能”、“適應性防御”、“力場護盾”等輔助模塊是必不可缺的。 原設計圖上的“短距離躍遷”則被李林替換為借鑒了杰斯海克斯飛門技術的“閃爍”。 不過這項純科技技術倒是給了他靈感,又將“閃爍”功能進行了改良,最大范圍從 50 米提升到大概 100 多米,只是能量消耗翻了不止一倍。 但這對于有了 3 個海克斯核心供能的機甲而言,壓根不是問題。 武器系統方面,除了常規必備的“等離子炮”、“迷你型電磁機槍”、“高能紫外激光射線”外,還加上了戰士本來就配備,經過了李林改良的武器。 它配備了雙臂的折疊等離子切割腕刃與等離子雙刃長劍,尾部裝備的熱能刺錘以及用于捆綁限制目標,本身不具備殺傷力的球形壓縮電磁鎖套。 晚餐之后。 李林徹底做完所有最終的調試工作,控制戰車形態的戰士開出車間,然后快速變形。 不超過三秒的時間,它便變成一臺身高足足有 6.72 米,通體由銅色與深藍色壓縮材料與水晶裝甲鍍層組成,渾身晶藍色能量光閃爍的人形機甲。 【霸天機甲·戰士】 【編號:rngr-7】 【功能模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