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科創生物上市后基本上每家券商都針對科創生物出了研報。 作為承銷商的中信證券、中金和東吳證券,前兩家大券商不敢吹得太過,只敢喊目標價2500元。 東吳本身就是姑蘇本地的券商,吹起來毫無底線,是市面上第一家說科創生物目標價三千元的公司。 當然這不能代表中信證券有節操,只是他們不敢把事情做得太過分。 2021年的時候率先喊出茅臺目標價3000元的就是中信證券,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茅臺單價2601元,春節回來茅臺市值蒸發了8341億。 導致后來散戶們聽到中信的研報都要退避三舍。 科創生物單價漲到3000元,相當于市值漲到一萬兩千億rmb,以現在的凈利潤是肯定支撐不起這個市值的。 現在之所以能享受這么高的估值,還是靠內啡肽和腦機連接的壟斷地位,導致其享受高估值。 托馬斯在拿到科創生物提供的樣品后測試完,找到杜志遠: “很完美,一如漢語系的腦機連接手機一樣完美,從識別率來看百分之九十九絲毫沒有夸大之處,我甚至覺得低估了。” “我們想做定制化的優化需要科創生物對我們開放腦神經信號的ai分析算法。” “不然通過兩層的接口調用反而會影響用戶的使用效果。” 杜志遠苦笑:“我當然知道拿到源代碼來進行優化才是最佳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 “但是你覺得科創生物會把自己的壟斷技術開放給我們嗎?” “甚至我知道我們做的優化研發是很難看到效果的,但是為了體現姑蘇研發中心的價值,讓我們這個部門不被集中砍掉,這是我們必須得做的。” 大廠給的工資高,但是你一旦沒有產出那就是成部門的砍。像去年字節的在校教育部門全部被砍。 杜志遠一邊看測試報告繼續說道:“我們認識這么久,所以說的直白一些。” “如果光靠測試工作,姑蘇的研發中心需要養這么多人嗎?其中大部分還是碩士和博士。” “如果只是測試工作的話,整個姑蘇研發中心最多養十個人就夠了,其中還有財務和人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