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李青照念出海藝的校訓時,不管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徐逸一,周長舟等人,全都本能的挺直身體。 作為海藝的一員,如果連海藝的校訓是什么都不知道。 那么可以負責任的說,你不配當海藝人。 李青照兩世為人。 上輩子,他從小有父母,有兄弟姐妹,他是最小,也是最受寵的一個。 這輩子,原主從小在孤兒院里長大,他也完全接受了那些記憶。 所以,對于一些東西,他的感觸格外深。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讓他確定了這次要演講的東西。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 首孝悌,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 不錯,李青照講的正是三字經。 盡管它只是一部兒童啟蒙讀物,但里面的道理,卻值得一個人用一生去學習。 有些東西,并不是說你記住了,就等于擁有了。 要知行合一。 古代的人都知道,讀書不能讀死書,難道現在的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三字經,通俗易懂,里面包含了諸多。 其核心則是仁,義,誠,敬,孝。 現在不少網上所謂的公知,精英人群,最喜歡做的就是歪解一些經義,凡過往時期的皆為糟粕,動輒就冠上奴(姓)的帽子。 便是這篇三字經,也非得拿著放大鏡,從里面找出一些所謂糟粕,然后全部否決。 只不過他們卻忘了,三字經是什么時期的讀物? 你用現在的眼光去批判,肯定有不合時宜的東西。 還是那句道理,讓你讀書,不是讓你讀死書,也不是讓你死讀書。 我們明理知理是為了什么? 不就是要明辨是非嗎? 所以,與其說他們是高舉為民的旗幟,倒不如說是嘩眾取寵,只想著出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