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青照打算開工作室,除了這個原因外。 再一個,就是遮掩,處理另外兩個職業創造的作品。 想想那些改編影視劇,經典歌曲,要是隨隨便便丟出去,他自己也會心痛。 受限于系統的某些規定,在這兩個職業沒有成為大師前,賺取的所有錢,他都無法使用。 但是,這里面也不是沒有漏洞可鉆。 甚至也不能稱之為漏洞,而是合理利用規則。 比如,他的工作室會按照市場價從王重陽這個馬甲那里購買版權,該給的錢,一分都不會少。 但他本人,卻可以用工作室的名義投資影視改編。 這樣賺的錢,完全合理合法。 放在作曲家這個職業上面,也是如此。 無非就是以后工作室規模擴大了,多找幾個有潛力的歌手,自己培養。 這樣一來,還是工作室拿大頭。 這便是他一開始的設想。 而那個時候,海城還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沒有給他那份大禮,沒有返稅這么一說。 所以,當時李青照的想法就是賺錢,他得養家。 只不過如今的形勢稍稍有了變化。 他身上的大師光環,實在太耀眼了。 這也注定了,有些事情,他無法參與。 比如說工作室的法人,明面上的管理者,都不能是他。 想想,一個令人尊敬,品格高貴的大師,去開工作室,進入娛樂圈撈錢,別人會怎么看他? 或許會有人理解他,但更多的卻會認為,他李大師鉆到了錢眼里,想利用自身的名氣賺錢,所謂的大師,不過如此。 這種印象一旦形成,再想扭轉,可就難了。 等著聲名盡喪吧。 因此,即便要開工作室,也必須是以司小初的名義,而且將來賺錢了,還得拿出一部分來以工作室的名義投入慈善中。 算是夫唱婦隨。 這也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可要是馬山海入股,在工作室占據股份,的確可以令工作室直接起飛,但你既然得到了資本的好處,必然也要付出一些東西。 想了想。 李青照還是覺得,名聲更重要。 既然披上了大師的光環,那就好好保持吧。 也讓這個越來越冷漠的世界,多一些希望。 哪怕只是烏托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