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在患者的情況,只有截肢了,如果截肢以后,以當前的技術,恐怕是沒有什么可能再塑她的右手了吧。” 聽到趙旭的話,孫暢不禁說道。 她也知道趙旭時常會有一些奇思妙想,但是這個患者的情況,實在是太過嚴重,她也根本想不到能有什么辦法,保住患者的右手。 如果說進行截肢后重塑,那更是天方夜譚了,現代的醫療水平,雖然可以移植肝臟、腎臟甚至于心臟,但這些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至于完整的右手移植,根本不可能有供體,移植了不僅成活率低的離譜,而且就算僥幸成功了,功能性也非常的差。 而趙旭的想法,就是用患者的干細胞重新培育一只右手,這在孫暢看來,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如果只是做清除壞死組織的手術,那么患者剩下的右手至少還是能有一個星期存活的時間。” 趙旭想了想說道。 “一個星期?就算能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這一個星期你又能做什么?過了一個星期,患者還是要再進行截肢,這種給患者和家屬一點希望,然后希望又破滅。我不認為患者和家屬到時候能受得了,還不如讓她們一次性接受現實來的比較好一些。” 孫暢很務實的說道,現在的情況,是長痛不如短痛,讓患者和家屬很快的接受現實,她們心理上恢復起來也會比較快。 如果現在給患者和家屬一個希望,說右手有可能會保住,那么這個希望就如同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會無限的放大。 等到一個星期以后,到時候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再次進行截肢的時候,就相當于破滅了患者和家屬最后的全部希望,這種殘酷的打擊,簡直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試一試吧。” 趙旭也沒有將話說滿,系統給予的技術,雖然在當前的生物醫學屆已經有了雛形,但是那種能夠縮短干細胞培育時間的特殊誘導劑,以現在的科研水平,就算再過十年甚至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夠研究出來。 在科研上,很多時候,其實科學家都是在碰運氣,都只是選定一個方向,然后進行千百次不同的實驗。 所以現在趙旭說話必須保守一些,畢竟縮短培育時間是干細胞培育技術最大的難題。 “你確定?” 孫暢看著趙旭,有些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換了其他的住院醫生,孫暢此刻肯定會義正嚴詞的勸誡,勸說對方放棄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 但是她面前的是趙旭,這段時間以來,在孫暢眼里,趙旭就像忽然爆發了小宇宙一樣,屢次創造了不可能的奇跡。 超高難度的手術操作,前所未有的治療方法,趙旭每表現出來的一樣東西,都讓他身邊的人嘆為觀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