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到環球卡城,巫袍人總算少一些了。 顧辭發現探測卡有個嚴重的不足之處。 卡上的指示器是類似于指南針那種,可以指向巫袍人。 但當巫袍人數量過多,分散在人群中,這個指巫針就一點都不好用了。 跟小胖子進了洗腳城一樣,到處轉轉轉。 “巫袍人很窮。”姜千葉道,“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外面那些靠合照賺錢的街頭藝人就是他們?” 顧辭:“……”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會不會過于慘淡了點? 高階星卡師淪落天使城街頭集體賣藝,十塊錢一次,先到先得,先到先用…… “沒辦法,他們的材料又不能拿去賣。”姜千葉道,“想要錢只能做點兼職了。” 說實話怪可憐的,星卡師居然能混成這樣。 不過姜千葉和顧辭都沒什么惻隱之心。 因為可憐之人,往往都有可恨之處。 一邊聊著,顧辭等人一邊走向二樓。 環球卡城共有三層。 一樓的展柜里,是歷屆格萊美大賽排名前百的制卡師制作的星卡。 品質最差也是接近史詩級的稀有,而且這部分比較少。 更多的是正兒八經的史詩卡,偶爾可以看見一兩張傳說。 二樓則是排名前三十的制卡師制作的星卡。 有50%以上都是傳說級。 這就有點夸張了。 按照概率來算,平均1000個制卡師才有一個制得出傳說級。 這張傳說級星卡還不一定什么時候出。 得看運氣。 也許平時制卡時練習結構,練著練著就出了,可到了賽場上,卻怎么制都制不出來。 大部分制卡師都是如此。 畢竟制卡師一輩子都在制卡,而參加比賽的時間,不過是這輩子的十萬分之一。 不僅要運氣好,還要運氣來得正是時候。 這種概率真的很小很小。 除非把制卡師的基數提上去。 由此可見,格萊美制卡師大賽在全球有多大的影響力。 但凡有兩把刷子的制卡師,都在往這跑。 三樓就更離譜了。 星卡的數量變少了,總共只有一千張不到。 但無一例外,全是金色! 其中大半還是帶著紅光的金色。 一千張星卡很常見,可一千張金色星卡……那是夢里才有的事情。 “真的好多……” bkb女孩們驚得合不攏嘴。 平時幾乎一張都看不見的傳說級和傳說+,這里居然有接近一千張! 每張卡都擁有獨立的展示臺。 展示臺的造型像一根柱子頂端放著一本書,星卡便嵌在這本書里。 書的左邊是卡牌,右邊是篆刻的文字,記錄著這張卡的制卡師的名字和榮譽。 這些展示臺都是純水晶打造,分散在三樓各個地方。 不管走到哪,都能被這亮晶晶的光華閃到眼。 像是身處于水晶宮一樣,視覺沖擊力極大。 “這比的是規則啊。” 三樓的星卡出自于格萊美排名前十的制卡師之手,顧辭發現,從第10屆開始,每屆大賽的第一名都是規則卡。 慢慢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也從傳說卡變成了規則卡。 越往后面規則卡越多。 到了最近幾屆,能入圍前八的,基本上都是規則卡了。 某種意義上,這也反映出了人類星卡文明的發展史。 其實單從制卡的難度上來講,傳說級星卡大多比規則卡更復雜。 雖然它們都要求制卡師繪制的星符足夠完美,否則星符缺陷太多,數值不夠,或是無法承受規則之力,都做不出對應的品質卡牌。 但在細節上,傳說級星卡需要反復鉆研結構,推陳出新,規則卡卻只需要領悟規則,并將其融入到星力之中就行。 領悟規則的確很不容易,可只要領悟到了,制作規則卡真算不上難。 反正顧辭是這么認為的。 許多領悟了規則的六階制卡師,或者大星卡師,你讓他們制作規則卡沒問題,但制作不帶規則之力的傳說級星卡,他們反而不一定制得出來。 只能說比拼強度的話,規則卡確實要比傳說級星卡更厲害。 格萊美大賽以星卡的強度作為評判標準也沒毛病。 畢竟星卡是拿來用的,能打才是硬道理。 那么,有沒有一種同時具備傳說級結構和毫無瑕疵的星符,以及與結構完美契合的規則之力,且規則之力剛好達到白卡的極限,多一絲都會炸的星卡呢? 有的。 只不過那是另一個品質了。 那樣的星卡,不是傳說后面多一個“+”號就能概括得了。 眾人此刻還流連于一張張傳說級星卡之中。 即便楊指導也感慨連連。 他并不是頭一回來這,可心中依舊忍不住感嘆。 卡萊塢環球卡城,是這個世界上收藏珍貴星卡最多地方。 把這里當成是全球最大的星卡博物館都沒問題 正常人第一次逛博物館是什么心情,楊指導現在就是什么心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