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聞谷生所想,皇帝陛下確實是這么想的,這一次能一次解決了呼烈格爾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在他們出征之時,陛下心里是沒有底的,左右邊境情況歷來都不好,他也不愿意這么拖著,聞子吟的獻計正是時候,砸到了皇帝的心中。 單單是這一次的勝利就足以為東槐帶來百年安穩了,更別提也許幾十年后百年后,東槐就能不費一兵一卒多了一片國土。 思及此,皇帝陛下就覺得給聞子吟的賞賜不夠多,一個太子少師的頭銜和右侍郎并不足以抵消她的功勞,但聞子吟尚且年幼,且剛剛入朝為官不過一年,為了平衡朝堂,皇帝陛下也不好賞賜太過。 因而干脆將目光移向同樣立了功的聞谷生,這聞谷生不過剛剛二十出頭,且生得人高馬大,打仗是一把好手,從這方面來說皇帝確實欣賞他,想提拔優秀的小將。 另一方面他又是聞子吟的嫡親哥哥,出于補償和信任聞子吟的心理,皇帝陛下給的賞賜就很豐厚了。 其他人像趙嘉啟等等武將也一一都有豐厚的賞賜,看紅了在場朝廷文官的眼,心理暗戳戳地羨慕這群只會打打殺殺的粗人。 然雖是這么說,他們心里也都明白這一次的邊境勝利意味著什么,這對中原來說是一次跨越性的勝利,足以載入史冊。 慶功宴后一日,皇帝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召見了呼烈格爾使者,并達成了多項的歸附協議,呼烈格爾自愿成為東槐的附屬國,并年年上貢。 而中原東槐國則負責教他們一些中原的紡織農業等技術,兩國從此合為一國,開啟了東槐盛世的新篇章,史官揮筆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幕。 —————— 聞子吟和聞谷生在去邊關之前,曾經托了人送信給家里,跟他們說明了情況報了平安,如今都回了京城,自然是該接父母來京城侍奉了。 皇帝也很明理,這段時間他高興著呢,大手一揮就給他們批了半年假期回鄉,京城到大陽山約莫要一個半月,來回就得花三個月了,再加上若是接人,人一多行程自然慢了下來,因此給的假期比較充足。 皇帝放下筆,遞過去,狀似認真地打趣道:“愛卿可別忘了與朕的賭約,如若不然,天大的功勞也該受罰!” 皇帝說這話自然是嚇唬他的,如今他已經全然不把那個賭約放在心上了,對他來說,這次把呼烈格爾降服了,已經足以抵消所有,如今解決了一個心腹大患,他是看他這個小狀元哪兒哪兒都順眼。 朝堂上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告假都需得皇帝御筆親批,再本部門和吏部報備,如此才算請到假。 聞子吟拿著皇帝簽好的告假單,還未到吏部上任就先請了假。 時隔一年多,在家盼星星盼月亮的聞大郎和蔣氏以及聞家眾人,終于又見著了他們的寶兒和去尋妹妹一去不回的三小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