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院長似乎早有預料到聞子吟會過來,半點也不意外。 “你來了。”他笑瞇瞇道。 “學生見過黎院長。”站在院子里的鵝卵石地的小女童,面容精致漂亮,彬彬有禮,一張小臉嚴肅正經地對自己行禮,讓黎院長頗感興趣。 “你先生可有過來?” “未曾。”黎院長聽到這話也不意外,華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比誰都清楚。 “還未恭喜你摘得小三元,可愿轉入我門下?” 聞子吟搖搖頭,“黎院長說笑,華先生和霍先生乃我啟蒙恩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他聞言眼里全是滿意地笑意,嘴上卻哼道:“華俚這個先生可以一點都不靠譜,若你來我門下,不僅為師親自教你,還有眾多師兄指導。” 女童堅持:“先生很好。” 黎院長卻撫著胡須哈哈大笑,他欣慰道:“你這孩子,尊師重道,不錯。” “隨我來吧,你的華先生可是交代了你來取一件東西?” ———— 鄉試在八月,又稱秋闈,聞子吟所在的這個地兒的省城叫戊平,而每三年一次的鄉試的舉辦地點就在這里。 按現代話通俗一點講,鄉試大約是全省統考的高考,全省所有一二等以上的秀才均可以來參加,只要中了榜,便可以獲得舉人功名。 時間過得不緊不慢,聞子吟在府學待了兩年半,才等來鄉試,幾個先生的意思也是讓她先沉淀下,過了童生試便不著急。 戊平距離農山縣的府城約莫百里,路途遙遠,為了到那有落腳地方可住,聞子吟是提前去的。 同行的還有府學里面的幾位師兄,他們也是過了童生試,準備在這一次的鄉試中下場試試,但他們并不像聞子吟一樣,接連地考,有的師兄中途沉淀了一屆鄉試方才有把握下場。 考過秀才后,才算是真正取得了科舉的入場券。 戊平的貢院建立在城東南,聞子吟和同行的師兄是八月初一到的,緊趕慢趕,到時凡是靠近城東的,靠近貢院的,客棧酒樓皆是滿座,后來幾人商量了下,一塊湊錢租了個小院住下。 初六考官們入闈,舉行入簾上馬宴,待到初八才是學子們進場入考棚的時間,鄉試要考三場,一場三天,還得提前一天接受檢查,負責檢查的官兵們從頭檢查到位,十分嚴格,比起童生試來說是大巫見小巫了。 因為在本朝舉人便是含金量較高的士大夫階層的起點了,有資格在吏部登記,幸運的話能當個候補官員,霍老先生便是舉人出身,然而吏部官員是怎么選官的? 一疊的候補舉人等著朝廷派官,這時候除了人脈外,主要就要看臉了,長相越好越具優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