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嫂便是生了歡兒的生母,而二嫂剛進門不過半年,妯娌兩個沒什么利益沖突,平日都是和善的性子,未曾和人紅過臉,相處融洽,兩個年輕婦人有說有笑,動作麻利地向著廚房走去,準備晚飯。 這幾年間,聞子吟百般探聽,漸漸地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外面是怎樣的不清楚,聞子吟未曾出過村落。 根據周圍的環境來看,這是一個風氣還算開化的朝代,男女之別并沒有古華夏時的宋明清那么嚴重,也不大重男輕女,聞子吟就好幾次看見村里婦女對著女兒反而比兒子精心些。 聞姓是大陽村的大姓族,也是自祖祖輩輩都在這扎根的土著村民,而她的爺爺聞老漢正是聞姓族長,也是大陽村的村長。 在這片兩頓飯吃個半飽就能養活全家的地界,聞子吟所在的家族在周圍三個村里都算是有些名望,條件尚算可以。 她有兩個叔叔,是跟她爹一母同胞的兩個親弟弟,因著爹娘老兩口尚且在世,也沒分家。 三大家子在一塊過活,家庭所有進項交給聞老婆子保管分配,家里的活計吃食也是當娘的聞婆子在指派。 雖說日常生活中會有些小摩擦,妯娌孩子間為了一塊肉一個雞蛋碎碎念計較,但總的來說,一大家里處在一塊倒是還算溫馨,對外非常團結。 家里最小的孩子除了她大哥的兒子歡歡,也就是聞家重長孫之外,就是她了,聞家三代唯一的小女郎。 至于其他同宗或拐彎抹角連著關系的聞姓族人,聞子吟是大都不認得,須知這個村里姓聞的占了三分一以上,有大半了,除了經常走動幾個,其余的年節方有往來的就完全記不得了。 她爺爺聞老漢聞家族長,偶爾會抱著她接待一些來辦事的族人或村民,大都是混個眼熟罷了。 聞老婆子看見自家寶兒小手里還捏著那本書不放,無奈地笑笑:“這孩子也不知是不是真看懂了,成日里抱著書本不放,難不成咱家要出一個女狀元不成?” 這話是純粹調侃孫女的,也不曾想有朝一日竟一語成讖,讓這個山溝里為著生計奔波,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小家族出盡了風頭。 “可不是嘛,咱們家說不準就得出個小才女了。” 要送聞子吟去鎮里學堂的事,家里這些人都是知道的,然而他們沒有置疑的余地。 這幾年來,除了徭役,聞大郎幾乎是不要命似的在外辛苦做工,為的就是給閨女攢錢識字,他們家該分配的活計也都干完了,另外賺的錢就算自己的了。 在聞家除了分配好的任務外,其余時間里賺了多少銀子那是不必上交的,都是屬于各房的私產。 因此,除了暗自驚訝大哥家的打算,倒也不曾有反對之聲。 “說來,咱家寶兒也該送去識字了,我前頭打聽過了,鎮上有的孩子三歲便啟蒙了,左右在家無事,咱們家還忙著干活也沒人照看,歡兒讓老大家的媳婦帶去地里頭便是,寶兒過兩天便讓大郎送去鎮上學堂?!? 聞婆子問一旁的大兒媳:“給先生送的束脩可準備好了?” “嗯,這幾天都備著,上回跟先生講好了,過兩日清閑一些,便大郎讓帶寶兒過去?!? “寶兒大名也該取了,不若便請先生代為取名吧,咱們家沒人識過字,怕是名字取得糙,讓寶兒同窗笑話可不好?!? “阿母您說的是?!? 坐在飯桌邊上比旁人大出一截的憨實大漢比三年前更黑了,眼角額頭依稀染上了幾縷風霜,他邊大口吃飯邊含笑應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