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鐵豹軍繼續打著第三戰區參觀團的名義就不合適了。 經過接洽,改成了第一戰區北上第十一游擊支隊。 游擊支隊的名義,可以最大化地模糊部隊的規模,因為在黃河北岸的不少地區,還有第一戰區的游擊部隊,最大規模的游擊部隊是24集團軍,龐炳勛的部隊,還有幾個軍,幾個師,一些游擊支隊等等。 張銳召開軍事會議,主要是將北面的情況給官兵們弄清楚,知彼知己。 正常渠道獲得的情報,全部下發官兵,對于中條山地和黃河等這一帶的主要山脈特點,走向,表面植被,日軍現有的碉堡和兵力,百姓的分布情況等,都要求清楚。 三天時間,班長以上必須背會。 五天時間,普通士兵必須背會。 不過,這里出現了一個特殊情況! 張銳等人在不斷的鼓動士氣,穩定軍心,摩拳擦掌準備戰斗,卻被當頭澆了一瓢冷水。 許多鐵豹軍的官兵不想打仗,不想來這里,想要回家! “我們是南方人,不適應這里的水土氣候,不想離開家,要是戰死再在這里,就虧了,連老家的墳墓都盼不到!” 很多官兵公開說。 張銳知道,這是中國軍隊的局限性,老百姓淳樸是淳樸,也非常狹隘,完全沒有全國全局的觀念,這也是他一再利用戰場當地百姓參戰的原因,保家衛國,只有發生在本地,才有直接威脅和動力。 張銳知道,自己部隊還不是八路軍和新四軍,政治工作不行! 一面做工作一面松開口子,允許那些堅決要走的人離開。 三天以后,給官兵們充分的考慮機會,然后,編制了新的序列。 三個步兵團,一個特種警衛部隊,八千多人,有五千多人要走! 安土重遷的小農民啊。 還有一些人,不愿意打仗,怕死,雖然真到了戰場上,他們也是勇士,甚至在他們家鄉,在32集團軍的地域,參戰的話,他們會勇不可當! 張銳沒有生氣,專門編組起來,組成兩個團,攜帶很少的一部分武器,返回南方! 王靖凱不同意,迷龍不同意,很多軍官不同意! “總司令,您這樣做,太讓人寒心了,如果大家都走呢?你不成光桿司令了?你也不想辦法攔截大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