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前進了兩千多米以后,他們設(shè)置了一個陣地,在一個村莊里,因為這里在地圖上標注,在實際上也進行了精心測繪。 他們很快就完成部署,開始射擊。 這里還需要說明,為了加速鬼子外圍警戒部隊的撤退,張銳派遣了自己的親信部隊,對敵人展開了襲擊。 中心開花。 張凌虎率領(lǐng)一支小部隊,鄒康率領(lǐng)一支小部隊,突然從竹園和草叢中殺出,朝著周邊的鬼子射擊,隨后,向南面撤退。 鬼子被驚擾,馬上派遣兵力追殺。 鬼子從西面撤來的部隊,戰(zhàn)車和步兵,趕赴主戰(zhàn)場,騎兵什么的,就來追殺張凌虎和鄒康部隊了。 張銳的這兩個小部隊,雖然人數(shù)很少,各有一個排,三十余人,可是,攜帶迫擊炮各一門,機槍三挺以上,那火力威脅可是很大的,尤其是迫擊炮,先對著鬼子一陣猛轟,把鬼子炸死不殺,鬼子不炸毛都不行! 總之,一切都符合預(yù)期,鬼子集中成兩大塊,外圍收縮,造成了被聚殲的條件。 東線外線的輕炮兵,卡車為主,速度極快,幾乎追著鬼子的外圍警戒部隊沖鋒,把那邊的鬼子弄懵了。 那些騎兵和步兵太少,擱不住機槍掃射。 輕炮兵部隊,是踩踏著鬼子的鮮血畢竟武寧城的。 他們沖到武寧城一千五百米的距離,山炮和步兵炮,速射炮,卡車停下,調(diào)整角度和各種需要的動作,跟張盛旅長最后聯(lián)系了一下,開始轟擊。 張盛旅長的士兵,擔任了炮兵觀察哨的作用,明確告訴鬼子聚集的具體位置。 張銳那邊,也在觀察和統(tǒng)計敵人的數(shù)量。 各個地方估計的敵人,匯集到了張銳這兒了。 他身邊的部隊只有八十多人,兵力孱弱到了極點,很危險。 所以,張銳以身犯險,更贏得了身邊官兵的敬仰。 就在這里,張銳不斷指揮部隊,下達命令。 他的要求是,這是最后一戰(zhàn),要將主要炮彈都打出去! 忙著忙著,兩只炮兵部隊已經(jīng)就位了。 劉傳松那邊,再一次遭到鬼子雪花蓋頂式的攻擊,潮水般的兵力集團猛攻。 木葉的指揮并不差。 不管代價,只要徹底拔掉一個據(jù)點,再轉(zhuǎn)兵圍攻下一個點,才能真正有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