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三人當即飛離了羅浮山,化身了尋常的游方道人在中原各州府游走,領略大坤朝廷的氣象,看看武林的變化和仙流的變遷。 春去秋來,時光如梭。 三年倏忽而過,林清玄和李莫愁、小龍女此時已經走遍了大坤朝的三十二省六十四府,親眼看到了這個方升之子所建立的朝廷和這方天地。 如今在方升之子統一了義軍后從大宋末帝手中接過傳國玉璽而建立的新朝尚處于初期,當朝的第二任皇帝早些年勵精圖治,靠著多年征戰的發達軍備軍隊和繼承自大宋的海外殖民地和海上絲綢之路,將大坤的國力發展的十分強盛。 多年來有著海外蠻夷之地的物資反饋中土,加上從海外傳回來的玉米、紅薯、土豆等十余種高產作物的普及推廣,雖然中土的百姓日子說不上富足,但是溫飽都已經勉強解決了。 林清玄和李莫愁、小龍女對這個新朝廷有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印象,尤其是林清玄看到朝廷里出現的以閩商浙商和粵商為根基的南方官員成為大坤朝廷的各種黨派,并且不斷為了維護各自利益提出改革后心頭一動,就知道資產階級革命的土壤已經在大坤朝出現了。 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讓現在最有錢的商人地位低下,但是這些掌握了最多的資源的商人已經亟不可待的想要在權利的大鍋里分一杯羹,所以官商結合、貴族和商人的結合、寒門士子出手的官員、地主出身的官員、殖民商行出身的官員…… 無數的官員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團體,都在為各自爭取著最大的利益,而大坤皇帝比大宋皇帝更加熱衷于修仙問道,反而十分縱容臣子之間的爭斗。 自從太祖皇帝亡故后,繼位的安和皇帝前十年還是勵精圖治,后來隨著年近不惑就熱衷于修行長生,有心尋覓爺爺方升和奶奶楊卓犖學得長生仙法,但是卻不得而見。 最終只得請了青牛宮、少林、終南、華山等仙宗的弟子拜為老師學習修仙之法,常年待在青牛宮內修行仙法,不過問國事。 慢慢的大坤朝局已經由內閣和內廷結合掌控,可以在皇帝不參與的情況下依舊有條不紊的治理國家,不過因為大坤皇帝和仙宗的關系加上被追封為圣祖的方升乃是真仙人且還在世,所以大坤朝卻不曾有人敢有造反的念頭。 不過由于高產作物的出現和海外殖民地的反哺,加上近些年的自然災害能請得仙宗的仙人施法降雨排澇,大坤朝的糧食不僅夠吃,還年年富裕,以農為本的概念似乎不再是主流,工商階層隱隱要反攻倒算,士農工商的階級似乎有了要被打破的征兆。 林清玄還見識到了自己最關心的火炮和火槍的出現,雖然火炮是非常簡單的臼炮和碗口炮,火槍也是簡單且原始的火繩槍,還有航海業的發展讓鋼鐵的需求和產量逐年提升,東西方民間的科研產品也層出不窮。 林清玄知道,雖然現在世界有了超凡之力,但是整體的人類的文明發展還是朝著工業時代的道路邁進了,唯一的變數不過就是在未來工業文明誕生后是否能夠和修仙文明共存甚至相融合,如果結合以后又將會誕生出怎樣的文明果實? 想到這里林清玄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幾百年后的時代了。 林清玄覺得如果不是有周大哥的仇,加上再向上走已經沒有了路,自己待在這個世界不斷地引領時代進步發展,也許會很有意思。 這三年里林清玄暗中去了武當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終南山、華山、泰山、嵩山、洛陽祖師山等十幾個仙流隱世仙宗的所在,也看到了各派的掌門長老都是人仙甚至個別成為成就陰神的仙人。 尤其是終南派祖師張三豐和全真教主沈通元如今的陰神已經堪堪淬煉完成了,也許十年內就要渡劫沖關了。 看到張三豐和沈通元不負自己所望,林清玄十分欣喜,而后又現身囑咐了一些事情,尤其是說了外界之危險和自己在火星留下的仙家寶庫。 由于六大仙法神功已經經過張三豐和沈通元之手在道門各宗派有了流傳,仙道這些年越發繁榮,林清玄也都看在了眼里,他暗自估計,也許再等三四十年成就陰神的鬼仙數量就會超過十人了,到那個時候仙流也算真的有些氣象了。 站在昆侖山前,李莫愁儼然已經長成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少女,她換回了一身道袍,手拿拂塵,淡淡說道:“林郎,咱們再去看看袁貌吧。” 林清玄微不可查的點點頭,道:“袁貌是周大哥和咱們四個悉心調教的第一妖祖,也是最有希望成就不朽陽神的妖修,現如今周大哥的事情總得讓他知道,說起來跟咱們最親近的無非就是全真教的孩兒跟袁貌了。” 二女也想起了袁貌的百年相伴,心生憐愛,點頭應聲。 于是三人就緩步上山,隨著走的腳步遲緩,但是速度卻不慢,片刻間就連過了三處山坳。 正在光明頂上教導著自己的兩大弟子和三個兒子、以及一個關門小徒弟的明教教主袁貌忽然心血來潮,手上的長劍一歪,竟然發出劍氣將棟梁削去一大截。 大弟子范新遙和二弟子陽一天正是范遙和楊破天的轉世之身,由于二人的神念被林清玄出手收攏保存,所以轉世之后留有了三成多的記憶,小小年紀就被明教弟子尋到送到光明頂,拜在了袁貌座下修煉,成了左右護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