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便把令來行-《百度西游》
第(2/3)頁
群臣一聽,均是山呼陛下隆恩。
群臣呼罷,安帝將手在案上一拍,道:“眾位愛卿,今日朕有一事與眾卿相商,昨夜太后偶感風寒,現已臥床不醒。太后為國日夜操勞,今得此病,朕恨不得以此身代太后受過。然國不可一日無君,朕不才,只得忍痛臨朝。”說到此處,安帝流下淚來,口中更咽,說不出話來。
大將軍見此,忙跪倒奏道:“陛下珍重龍體,陛下如此孝心,必能感動上天,保太后鳳體無憂,我朝昌運隆盛。”
眾臣見此,齊齊跪倒,同聲道:“陛下珍重龍體,陛下如此孝心,必能感動上天,保太后鳳體無憂,我朝昌運隆盛?!?
安帝拭去眼淚,繼續說道:“如今太后雖經宮中太醫調治,能略微喝水吃飯,但神智不清,眾太醫意見不一,均拿不出一萬全之方,醫治太后。朕憂心如焚,是以召眾位愛卿來議,有誰有何良方,或是舉薦神醫均可?!?
眾人聽了,個個面面相覷,心中各打算盤,在殿中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一時間殿中嗡嗡作響,眾大臣個個恨不得掏也心肝來證明自己想要為朝庭盡力,只是實在是找不到一個良醫來。安帝見眾臣討論的如此熱鬧,正合自己心意,也不理睬,只是作深思狀。
大將軍此時心事重重,他早上已得玉蘭密報,得悉太后近日正在追查當年所生太子一事,太后出事前,已從當年慧智和尚所留的佛經中分析出太子應在人世,而且也與陳寵求了證,沒想到夜間就出事了。
太將軍聞聽大驚,心想自己主政朝廷多年,對此事卻未聽過任何風聲,他心中先入為主,認為是太后因年紀大了,思子心切,才有此想法,因此對玉蘭所說心中半信半疑,并未放在心上,也沒有心思過問此事,心中只是想著如何為太后尋藥問醫,好讓太后早日醒過來國。可是連宮的諸太醫都沒有什么良計,想到民間尋找神醫良藥,雖是抱有一線希望,可是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心中一煩,將目光望向了大司空馬英,咳嗽一聲,這聲不大,但是眾大臣卻一齊閉口,仿佛約好了似的。
大司空馬英會意,上前奏道:“陛下,老臣以為,宮中太醫,均是當朝名醫,若是他們無計,臣恐太后之病,非常人可醫也。臣以為,不如張榜天下,尋天下神醫靈藥以圖之。”
安帝聽了,未置可否,這時御史陳忠上前奏道:“陛下,微臣以為,江湖術士,大多泛泛之輩,如秦皇之威,漢武之明,尚被此類人騙。世人縱是有良醫圣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況且俗話說無水不解近渴。因此張榜求醫,雖是可圖,但恐誤了太后病情。”
安帝聽了,微微點了點頭,道:“陳愛卿所言有理,你可有何良策?”
陳忠奏道:“以臣之法,莫如陛下以天子之重,設一站臺,親自為太后向上天祈福,同時大赦天下,陛下事母至誠至孝,必能感動上天,保佑太后平安?!?
安帝聽了,又是沉默不語,過了片刻才道:“大將軍,你意下如何?!?
大將軍道:“臣以為向上天祈福一事,興師動眾,耗費財力,有違太后心愿,倒是張榜求醫,雖也難料,但是可行之道。這是臣之愚見,還請陛下定奪?!?
聽到大將軍的話后,安帝沉思了片刻,然后轉身看著李閏開口道:“傳朕旨意,張貼皇榜,尋名醫,只要能夠治好太后,朕必有重賞!”
眾大臣在朝中都以大將軍馬首是瞻,但今日見安帝初露圣威,與大將軍相處融洽,不由地都去了小瞧安帝之心。
安帝見上事議罷,剛要傳旨退朝,忽見門官上殿奏道:“啟稟陛下,河南尹鄧悝上朝有急事奏本?!?
安帝聽了,他也知河南尹官雖不大,但掌管皇都一帶治安,權卻不小,是以太后命她的兄弟鄧悝任此職。但此職仍是地方官職,因此平常除非朝中有事傳他,尋常只在洛陽城內辦公,但卻上不得朝的。今日他來,必有要事,我今天是頭一次說了算,何不見機行事,立我之威。于是傳旨道:“宣他上來?!?
那河南尹鄧悝得旨上殿,便按例跪倒行禮,奏道:“啟稟陛下,微臣得洛陽府尹并白馬寺方丈今晨上報,白馬寺齊云塔于昨夜亥時倒塌,微臣不敢耽誤行事,特來稟靠?!?
眾大臣聽了均是一驚,要知古人向來相信,但凡天災、地震、神廟倒塌,均為天怒神怨所至,昨夜不但太后病倒,這朝廷所建的寺廟之塔,竟也在同一時辰內倒了,眾人如何不驚。
安帝聽了也是一驚,暗自心道怎么也是在亥時,這可真是巧了。要知道白馬寺仍是皇家寺廟,那齊云塔更是他曾祖漢明帝所建,此時倒塌,他也不由地緊張了一下。于是問道:“前幾天朕去時還好好的,怎么會一下子就倒了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