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血淚難掩思兒情-《百度西游》
第(3/3)頁
太后說到這里,又輕聲念了起來:“青牛載道去,白馬馱佛來。前因掩后果,神龜別滄海。仲秋視霄漢,九星映五臺,休說皇子事,喬木問三槐。歸覲天子案,余生恨蓬萊。”念完問道,“玉蘭,現(xiàn)在你對此詩有何見解。”
玉蘭躬身道:“蘭兒覺得,前兩句應(yīng)指得是道祖騎青牛過函谷關(guān)的和白馬馱佛經(jīng)的典故。前因掩后果,神龜別滄海,這兩句點出因果,神龜出海,雖不好琢磨了。但這如意,仍是龜殼所制,龜殼來自大海,或是此意,也未可知。仲秋視霄漢,九星映五臺,有點不明白,九星是指那九個星星呢?五臺呢,是五個什么臺子嗎?但里面最讓人疑惑的是,休說皇子事,這句到底是讓人猜還是不讓人猜呢,為什么休說呢?喬木問三槐這句,如按咱們之前推斷,仍是讓您問一下三公,難道是三公知道皇子之事?最后兩句則是不是說慧智自己在天子案前將這些事弄明白,但是余生恨蓬萊,是為何指,還有待推斷。”
太后聽了點頭道:“你說的與我想的一分不差。明晚不就是仲秋了嗎?這案子不就是先帝常用的書案嗎?此詩一出,我總覺得諸事巧合,仿事事都有先兆,難道,這是天意嗎?”
玉蘭細想這些事情,也覺得甚是巧合,但見太后如此,恐她勞累過度。于是接話道:“太后,這首詩是從何而來呀?”
太后輕輕拿起那枚如意,嘆道:“若不是我在上面打死了只吸我血的蚊子,誰能想到,這上面藏著先帝到死也沒弄明白的秘密呢?”
“蚊子,太后,您被咬了嗎,讓我看看,給你搽些艾水。”
“不用了,說來還得感謝這蚊子呢。我不打緊,先弄明白這首詩再說。”
玉蘭聽了,不敢堅持,想了想又道:“太后,難道是這如意上,只有沾上血才能出字嗎?”
“不錯,我用我血,將這如意涂了一遍,方出現(xiàn)了這首詩。”
啊!玉蘭聽了甚是心痛,嗔道:“您真是的,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萬金之體。”
太后笑了笑,不語。
玉蘭卻道:“太后,我再試一試,看還能出來什么。”
太后搖了搖頭,道:“我剛才試過來,這詩只出來一遍。”
但玉蘭那里肯依,一再堅持,太后也法,只得將如意交與她,玉蘭撥出頭上金簪,一咬牙,在手指上輕輕一刺,一點鮮血頓時冒出,她輕輕在上面涂摸,血沒了再刺,直到整個如意變成嫣紅才停下來。
太后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如意,但見那如意在燈光照射下,沾滿了玉蘭血后,透體變紅,但上面還是一字不成,反而那血卻又漸漸滲入里面。
太后嘆了口氣,道:“你不必再涂了,如此靈物,玄機只會出一次,若是回回涂,回回出,便不是秘密了。”說著接過如意,怔怔地想著心事,想了一會后,又提筆在“三公”上圈了個圈。
玉蘭看著,不由地問道:“太后,若是慧智用三槐借指三公的話,那時的三公,應(yīng)是誰呀?”
太后這才道:“那時的三公,我記得不差的話,應(yīng)是大司馬呂蓋,大司空巢堪和大司徒陳寵。可如今,呂蓋,巢堪二人都已去侍奉先帝了,只有陳寵還在,他前年要告老還鄉(xiāng),我沒許,只是讓他在京都家中養(yǎng)病。明日中秋節(jié),上午陛下與我匯報朝中之事,中午還要陪我用膳。你在宮中,再好好地核對下佛經(jīng),看還有何可疑之處。還有,明日一早,你命人告訴陳寵,就說我讀佛經(jīng)有不解之處,請他下午來為我釋疑。現(xiàn)在時候不早了,你也退下休息吧。”
玉蘭聽了,一一應(yīng)是,又服侍太后睡下,這才退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