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二人同時應道:“是。” 方丈又對悟塵道:“你且與他說,就是說我寺見他千里而來,為的又是弘揚佛法,我寺自然支持,讓他且住那里,待法事了后,我還要考考他在佛法上的造詣,咱們也聽聽人家大孚靈鷲寺和尚的成就。” 悟塵道:“是。”此事議定,三人又說了些宮里來人如何接待的事。 金蟬回到客舍中,正準備收拾自己東西,聽得弘土打外來進來,一付左腳沾地仍顯得痛的,但卻是神神秘秘的樣子進來說道:“金蟬,你可聽說了,那韋陀菩薩像的金剛杵昨夜由肩膀上扛著變到指著地了。我聽弘云說,這里要留人掛單的意思。難道你這一來,竟求動韋陀菩薩了。” 金蟬聽他這樣說,不禁吃了一驚,想起剛才方丈與監寺悟嚴見他,莫因此故。想是佛祖憐他心誠,特意讓韋陀菩薩顯靈,他心情激蕩,一時也未回弘土話。 二人正說著話,忽見悟塵推門進來,對金蟬道:“金蟬,方丈有命,許你先到齊云塔院住下,至于讀經一事,須法事辦完后再議,你可愿否?” 金蟬大喜道:“小僧遵命。” 悟塵見他同意,點頭道:“你若有事,可來這里找我。”又看了弘土一眼,道,“這位遠來小師父,弘土你要照顧好。”弘土忙不迭地稱是,悟塵說完徑自去了。 弘土見金蟬被寺時留了下來,眼睛一轉道:“來我寺掛單的和尚是要出力的,眼下悟塵師叔將你交我負責,我這但子又重了,你雖能在此掛單,但在此吃齋的也要干些事才好。對了,剛才方丈找你,可吩咐要你做什么了?” 金蟬搖頭道:“沒有,但有活計,師兄吩咐就是。” 那弘土聽他這樣說,笑道:“沒什么活計,就是一會吃完飯后,我送你到齊云塔去。那里的土好,我正想有空去那里取土,好用來拖坯,現在你在那里住,正好幫我下忙,不過他們要是問了,你可得說是自己主動要求的,不是我讓的啊。” 金蟬點頭應是。過了一會,鐘聲又響起,招呼眾僧吃飯。金蟬便回來取了缽,如上次一樣去排隊吃飯。 金蟬吃完飯,回到僧舍剛收拾好東西,弘土已站在門口,對金蟬說道:“你這一來,可給我找了不少話,走,你跟我取些米面,到那里好住。” 二人收拾好東西,重物由金蟬挑著,弘土只拿了些輕易之物,一前一后,繞過天王殿,出了寺門。 山門口處,弘云正在那里值班,見他二人出來,金蟬挑著擔子,立明白弘土在欺負人了。于是對弘土道:“人家是客人,年紀又這么小,你真好意思的。” 弘土笑道:“我這不腳疼呢嗎?再說本想自己挑著去的,可這位小師弟執意要他來,說他力氣大,不信你問他。” 金蟬忙道:“小僧得貴寺收留,盡些薄力,力所應當,何況還有煩弘土師兄帶我去,這點東西,我都拿得動。” 弘云無奈道:“好吧,到了那里,你就安心在住上十一天,行法事過后,我去接你。” 弘土則在一旁道:“好了,咱們早點走,我回來還一大堆活計呢。”他一邊說著,一邊從金蟬挑的筐中取了個鍬就走。金蟬忙別了弘云,在后緊跟。 二人走了一會,弘土回頭看不到他人,就低聲一邊走一邊口中嘮叨道:“哼,就他們心善是的,成天站門口不干活,還管事,你以為你是天王菩薩啊。” 他二人直向東行,弘土腆著肚子在前走著,仿佛跟在他身后的不只是金蟬一人,而是一眾僧人,路人偶或有種地人遇見,也是老遠地就和他打招呼,但弘土只是哼一聲了事,那架頭遠不是他在寺里模樣。 弘土走了一會,因要拭汗,又將鐵鍬遞給金蟬,然后指著四周田野道:“這些,都是我們寺的,要沒有這些產業,白馬寺如何管得起你們這么多外來的和尚吃啊!金蟬,你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可有這么多地嗎?聽說那里山多,不會是有座金山吧。”說完他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來。 金蟬搖頭道:“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只是有山,但是沒有金山,也沒有這么多地。” 弘土見他老實,又順著自己,也就笑著對金蟬道:“我說小兄弟,你大老遠地跑這里來求什么經,不老老實實地在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待著,這一路上多危險啊。” 金蟬回道:“小僧自山西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一路北來,只求拜寺求經,以全師恩,至于山高路遠,倒是未嘗在意的,而且一路上也沒遇到什么危險。” 弘土聽了只是冷笑道:“那《四十二章經》是皇家的東西,豈是誰都可求可看的。不過話說回來,那么拗口的話,到現在我還沒記住幾句。每次念經,我都是在伙中跟著一起張張口,混個聲響得了。” 金蟬聽了,不知如何回話才好,只得沉默不語。弘土又問了他些別的事,可金蟬只是一心求經,別的不關心也不懂,弘土與他話不投機,也就又不問了,又走了二里多地,轉過一片樹林,只見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赫然在目,那塔上下十三層,高有十多丈,如劍一樣直插入云際。 弘土指著塔身南面的三間小屋道:“那門開著,你先將東西放進去,就在那里住就是了。里面碗筷都全,米面也給你帶來了,你做著吃罷,當然,東西不夠了你也可以回寺里找我要去。好了,我先到北面的土堆去挖土。”說完不理金蟬,便向北而去。 金蟬則先來到小屋前,推門一進,里面一層塵土味迎面而來,頭上還碰到一張蜘蛛網。他顧不得收拾,忙將東西放好,便去找弘土。 那弘土只挖了幾鍬土,便靠在樹上休息,見金蟬來了,一指地上的土坑道:“你就取那里的土,將框裝滿的挑回寺內,今天你剛來,不用多挖,來個三四趟就夠了。” 金蟬依言默默到土堆取土裝框,弘土坐一旁邊看他干活,一邊道:“金蟬,你道為何咱們如此幸苦到這里取土嗎?一是因為這里土粘,二來是這里很早以前,忽然涌起一個土阜,高丈余,人們把它鏟平,接而復出,直到驚動了漢安帝,在這里蓋了一座塔,才鎮得這里土不長了,是以我們寺里用土專門從這里取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