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08章 新船試航-《末代錦衣衛指揮使》


    第(1/3)頁

    西式天幕吊頂索軟帆,雖然帆面面積大,吃風足夠,而且可以采取全帆裝布局,航速快。

    可是這種軟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操作十分復雜,拔錨啟航的時候,    需要多名水手爬上桅桿,把繩索解開,把一塊塊軟帆從上面放下來,然后底部繩索栓死在桅桿上。

    同理,回航的時候,要收帆也是十分麻煩,需要多名水手爬上桅桿,    把一塊塊軟帆的繩索解開,    然后拉起來,再捆扎緊了。

    所以說,一艘西式軟帆船,至少需要五十名以上的水手才能操作得了船帆,大一點的船,甚至需要一百多名水手。

    可是這艘飛剪船雖然也是采取了軟帆,但使用的卻是中式的拉升式帆索,水手不需要爬上桅桿,站在甲板上就能操作船帆的升降。每一桿桅桿下面只需要四名水手操作,三根主桅桿一共十二名水手,加上前面的支桅再用三名水手,一共只需要十五名水手就能操作船帆。

    減少了水手的拉升式船帆,就需要面積更大的軟帆。能夠制造出面積更大的軟帆,這就得益于趙鵬之前“發明”的縫紉機了。

    專門用來縫船帆的縫紉機比用來生產衣服的縫紉機要粗大得多了,采用了十分粗大的針,各種配件也是“傻大黑粗”,就像后世鵝毛子的東西那樣,    簡單粗暴就好了,    所以船帆廠使用的縫紉機其實造價比東林制衣廠用的縫紉機更便宜,也更結實耐用。

    生產出一片片大面積的軟帆之后,工人們就把船帆掛在桅桿上,然后把滑輪組掛上橫桅,再把船帆的繩索同滑輪組連接在一起。這樣,只要水手們站在甲板上,即可拉升或降落船帆。

    這條船的生產,都是采取了分段流水線方式生產,除了造船工人之外,還有木匠、鐵匠、造索工人、縫衣匠、鑄炮工人等,造船工人專門生產船體;木匠加工木料,在船體內安裝隔板,安裝桅桿,鋪設甲板等工作;鐵匠負責生產貓、錨鏈、滑輪組等配件,縫衣匠生產船帆、造索工人專門生產升降船帆的繩索,船舶的纜繩等,鑄炮工人生產火炮。

    由于采取了份工式流水線生產,所以這艘原計劃需要三個月才能完工的飛剪船,只用了兩個月就可以下水了。

    事實上分工式流水線生產,    并不是什么新奇技術了,早在秦朝的時候,秦人的兵器就是采取了分工式流水線生產,所以秦朝的兵器質量可靠,配件統一,一旦出現兵器損害,修理更換也容易,秦朝的兵器為七國最佳,尤其是秦弩,威力大、射程遠。

    到了漢朝和三國時期,秦朝的流水線生產方式流傳下來了,魏軍虎豹騎的鎧甲、兵器,魏軍和蜀軍的強弩、蜀軍的木牛流馬,吳軍的船舶,都是分工式流水線生產的。

    可是到了東晉之后,從南北朝到隋唐,分工式流水線生產的方式就失傳了,可能是西晉事情是五胡亂華帶來的后果吧。

    所幸的是,隋唐時期雖然流水線生產方式已經失傳,但隋唐尚武。可是挫慫之后,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敗的時候,挫慫被胡人一次次蹂躪,打怕了,最后亡了天下。

    飛剪船完工了,準備下水的這一天,趙鵬和鄭森站在船塢邊上,他看著這艘中西合璧式的船,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垫江县| 安西县| 盐池县| 常熟市| 麦盖提县| 嘉善县| 沙坪坝区| 岳西县| 通许县| 金山区| 旬阳县| 佳木斯市| 城固县| 双江| 宝清县| 雷州市| 黔东| 固安县| 宿州市| 汝南县| 岚皋县| 民和| 北川| 周宁县| 蓬溪县| 淳化县| 玉溪市| 深水埗区| 达孜县| 巴南区| 古田县| 河西区| 宁城县| 独山县| 南雄市| 广饶县| 胶南市| 克东县| 绩溪县| 昌吉市|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