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桂林城墻是當年南宋修筑的一座堅城,城墻周長十二里,耗費青磚一千二百多萬塊,長條石三十多萬塊,石灰一千四百多萬斤,糯米十多萬斤,在外城還修筑了壕塘、羊馬墻、烽火臺、馬面、硬樓、團樓、藏兵洞等。城墻高三丈五尺, 城門處更是高達五到六丈,城門內還有甕城等設施,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紹武二年二月十六日,朝廷平叛大軍進攻桂林的炮聲打響。 六十門榴彈炮和兩百門臼炮對準城頭猛烈轟擊,開花炮彈下冰雹一樣落在桂林城頭, 在城頭炸開了一聲聲巨響,碎片鐵珠橫飛,城頭血霧彌漫慘呼連連,城頭的守軍成片成片的被炸翻在血泊中。 不過桂林城墻是堅固的石頭城墻,僅僅憑借著這些輕型火炮發(fā)射的開花炮彈,根本就無法摧毀桂林城墻。 同后世的后裝高爆炮彈不同,后世的后裝高爆炮彈膛壓高,高速旋轉的炮彈擊中城墻,可以扎入城墻內部,炮彈內的高爆炸藥爆炸,只要幾發(fā)炮彈,就能摧毀一段城墻。可是這個時代,對付城墻最有效的武器還是實心炮彈。 這個年代,即便是趙鵬制造的新式火藥,爆炸威力也遠不能同后世的高爆炸藥相比,而普通黑色火藥制造的開花炮彈威力就更小了。 所以說,開花炮彈起到的作用只是壓制守軍,盡可能的殺傷守軍,減少攻城部隊的傷亡。 炮擊持續(xù)了一個時辰,平叛大軍就發(fā)起了攻城戰(zhàn)。馬進忠和王允成的兩萬多人, 分別從東鎮(zhèn)門、麗澤門、廣智門、遵義門從四個方向同時發(fā)起總攻。在趙鵬這一面的北門是主攻方向,近萬人一起沖動,場面異常壯觀。 刀槍如林,旗幟如海,明軍仿佛鋪滿了整個田野,邁著沉著的步伐向城墻壓了過去。在新軍陣型的中間,有八輛高大的巢車、八輛緩慢的壕橋車、六輛巨大的云梯車、一百輛盾車和六輛轒轀車,士兵們抬著簡易云梯和簡易壕橋,跟在盾車的后面。 一架架簡易壕橋打上了護城河,盾車上不斷倒下沙袋,填平了護城河。高過城墻的巢車上的火銃手和弓箭手朝著城頭壓制。 趙鵬、馬進忠和王允成的三路攻擊大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過了護城河,城頭只有零星的羽箭和彈丸射下,卻根本無法阻止像潮水一樣的平叛大軍。 云梯車已經架上了桂林城頭,趙鵬、馬進忠和王允成的戰(zhàn)兵們已經爬上了城頭,就連本來準備用來爆破的轒轀車都還沒過護城河,城頭上已經展開了幾乎是一邊倒的戰(zhàn)斗。 已經披掛完畢的左羨梅蠢蠢欲動,還想提著寶劍沖上去,卻被趙鵬拉住:“都那么多人上去了, 你這小丫頭還上去干嗎?乖乖的在這里陪著夫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