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鶴一怔,旋即就道:“陛下,所謂民亂,無不是衣食無著的百姓走投無路,臣認(rèn)為,當(dāng)以撫為要。” ‘原來如此。’ 崇禎知道這個人,朝廷對于西北的民亂,主要有兩個爭執(zhí),一個是‘撫’,一個是‘剿’,‘撫剿并用’被斥責(zé)為兩面派,而不敢吭聲。 這個楊鶴,明顯是‘撫’一派。 崇禎瞥了眼畢自嚴(yán),道:“畢卿家,明年拿出一百萬給工部治河。” 作為馬上就要有一千萬銀子的戶部尚書,畢自嚴(yán)還是有些舍不得,一千萬看著多,實則大明處處需要錢,根本不夠用。 “是。”但崇禎說話了,畢自嚴(yán)只得忍痛拿出一百萬。 楊鶴還不知道京里的一些情況,有些愕然。 他之前在朝廷,一百萬,可是巨款,不是隨隨便便能拿的出來的! “王卿家,你怎么看禮部?”崇禎轉(zhuǎn)向王恰道。 王恰躬著身,道:“陛下,臣認(rèn)為,禮部事多繁雜,需要慢慢清理。” 崇禎眉頭動了下,道:“卿家,朕要聽真話,實話,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虛假托詞,朕也用不著卿家千里迢迢趕到京城。” 王恰心里一驚,連忙低頭,有些慌亂,余光瞥向畢自嚴(yán),見畢自嚴(yán)微不可察的點頭,這才暗吸一口氣,定了定神,道:“陛下,禮部……臣以為,朝局的崩壞,禮部首罪。禮部掌儀典禮法,先有禮法崩,后有朝局亂。禮部首要、緊迫之事,便是重塑禮法,維持朝廷綱紀(jì),方能扭轉(zhuǎn)乾坤,重振朝堂。” 崇禎有些意外了,沒想到王恰能說出這番見地。 目露思索,崇禎道:“卿家繼續(xù)說。” 王恰躬著身,早有腹稿,便道:“陛下,臣的想法:第一,重修我大明禮典,綱紀(jì),頒布天下,作為天下人行為準(zhǔn)則;第二,對當(dāng)前一些惡劣之事,要在禮法上明令禁止,違者嚴(yán)懲;第三,禮部須以道德為榜,立于朝廷之上,位在天下之端,束縛朝臣,教化百姓……” 崇禎聽著,慢慢拿起茶杯。 王恰的話,讓他想到的其實是‘律法’二字。 在他看來,大明的不斷崩壞,除了禮法道德的不存,最重要的,就是朝廷綱紀(jì)的廢弛。 所以,要想重振朝廷,還是需要以‘律法’來維系,簡而言之:亂世用重典! 想到這里,崇禎又想起畢自嚴(yán)之前說的‘貪瀆’,不禁瞥了他一眼,這本質(zhì)上,還是要重典去治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