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醫師看向眾醫:“你們誰家藏有治瘟之方?” 眾人皆是搖頭。 孫仲良掃視眾醫:“既然是病,就一定有方,本相懇請諸位回家后盤下自家老底,若有成方,速報將軍府!” 眾人點頭,紛紛起身。 有一個年輕的醫師猶豫了一下,來到了孫仲良的面前提醒道:“老將軍,在下聽聞近些年來興起了一個名為“靈雀”的學派,專治疑難雜癥,他們或許有辦法!” 孫仲良眼前一亮:“對對對,老夫這就派人去找靈雀!只是這靈雀行蹤不定,不知何時才能找到啊!” 衛鞅拱手道:“老將軍莫急,衛鞅的先生就在齊國稷下學宮,先生對各家典籍都有涉獵,衛鞅這就去齊國拜見先生,看他有沒有治瘟良方!” 孫仲良拱手感謝:“好!形勢危急,還請立刻動身。” 衛鞅點了點頭:“告辭!” …… 衛國太廟位于宮城東南約三里處,從地勢上講,是帝丘城內的制高點。 太廟很古老了,始建于三百多年前,是先衛公東遷帝丘后蓋起的首批建筑,無論是建筑規模,還是奢華程度,均高于后它而建的宮城。 但宮城幾經擴建,太廟卻在建成后再沒動過,沿用至今,看起來有些破舊了。 盡管如此,打眼望去,太廟仍舊不失其初建時的尊貴和典雅。 自從太廟建成,國家大小事項,從任免吏員到民事外交,凡不能立斷的,歷代衛公均到太廟里求大巫祝問卦。 這也使太廟變了性質,名義上是衛室的祭祀場所,實際上卻是衛國的權力中心,是決策衛國大政的最終裁判所。 正因如此,掌管太廟的太廟令在朝中一直炙手可熱。 而按照祖制,太廟歷來由太師管轄,決定太廟令、大巫祝人選的自是當朝太師,因而,太師在朝中往往是一言九鼎,上至卿相,下至大夫,無不對他敬畏有加。 自衛聲公拜孫仲良為將軍后,太廟的作用明顯降低,因為國家大事,無論多么棘手,孫仲良總有辦法應對,且大多應對得還算得體。 時間久了,衛聲公遇事就找孫仲良,只在年節祭祀、婚喪嫁娶時才去太廟。 太廟的權力大大削弱,太師自然也風光不再。 前番趙人打來,衛聲公不在,老太師看準情勢,極力主降,不想孫仲良卻堅持抗戰,搞得他在滿朝文武面前灰頭土臉,面子盡失。 老太師本寄厚望于戰事的結局,不想又出意外,魏楚議和,魏國來援,趙人主動撤兵,孫仲良死命一戰竟然保全了社稷。 太廟令、大巫祝等正自失落,偏偏瘟神下凡相助來了! 衛聲公駕臨時,太廟中已經臨時搭起一個祭壇。 祭壇四周,點著四個大火堆,壇中供著一幅瘟神巨幅畫像,巫樂聲聲。 小巫祝扮作瘟神模樣,在巫樂聲中跳大神。只見他全身赤裸,涂滿紅色,在四周的火光映照下,更見血紅了。 十二個巫女也幾乎沒穿衣裳,全身涂著怪色,圍在小巫祝身邊,隨巫樂跟跳,瘟神的畫像隨同巫樂協動。 見此情景,衛聲公及隨來的內臣等人,無不驚愕,尤其是衛聲公,驚中有懼。 祭壇旁邊放著一只大酒壇,酒壇前面擺著十只大碗。 小巫祝跳一圈,喝一碗。 當喝完第十碗時,碗未放下,他就口吐白沫,轟然倒地。 瘟神畫像隨之不動。 巫樂非但沒停,反而更緊了。 小巫祝緩緩站起,不再跳躍。許是喝多酒的緣故,他步態蹣跚,神態宛如一個君臨天下的主。 太廟令跪叩于地,小聲稟報:“君上,瘟神駕到!” 衛聲公一驚,亦忙改作跪姿,太師等眾無不跪叩。 “瘟神”聲如洪鐘,說出一堆怪字符。 緊接著,大巫祝閃亮登場,叩見“瘟神”,他也是全身赤裸,涂滿顏色,喝了酒。 場地上火光耀目,酒氣沖天。 大巫祝與“瘟神”相互見禮,彼此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 說有一時,“瘟神”突然聲色俱厲,不停發怒,大巫祝則禮敬有加,唯唯諾諾。 許是二人交流完畢,小巫祝再次倒地,瘟神畫像又動起來,自己飛到火堆上,焚燒殆盡。 衛聲公看得目瞪口呆。 祭祀禮儀畢,眾人齊至太廟的偏殿。 大巫祝坐于主席,衛聲公、太師侍坐,太廟令則候立于側。 衛聲公朝大巫祝拱手:“敢問上仙,方才瘟神說什么了?” 大巫祝還過一禮,道:“瘟神生氣了!” “瘟神緣何生氣?” 大巫祝苦笑一下:“瘟神正在奉命執差,小仙硬召他來,瘟神不高興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