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所說的伯夷,是堯舜的賢臣,炎帝神農氏的第十四世孫、共工的玄孫。”白圭笑呵呵的說道。 江寒聽到白圭的話后,整個人都呆住了,震驚的說道。 “叔父所說的伯夷,難道是秦趙兩國的共祖?” 白圭捋了捋下巴上的短須,輕輕的點了點頭。 “正是,就是那個被舜帝賜予了嬴姓的伯夷,他不光是秦趙兩國的共祖,就連昔日的“姜齊”也是其后代。” “齊國的開國君主姜太公,姜姓呂氏,名望、尚,字子牙,號飛熊,是炎帝神農氏的51世孫,伯夷的36世孫。” “伯夷的后代中有一個名叫飛廉,是商王朝的大臣,也是秦趙共同的祖先,飛廉有兩個兒子,哥哥惡來是秦國的祖先,弟弟季勝是趙國的祖先。” 對于飛廉惡來的故事江寒并不陌生。 當時的商王朝已經大廈將傾,飛廉惡來父子二人并沒有拋棄帝辛,一直對商王朝忠心耿耿。” 也因此,武王伐紂之后,周武王殺死了隨同帝辛作戰的惡來,而飛廉因為被帝辛派去出使北方,所以躲過了一劫,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帝辛已經死了。” 飛廉無法向帝辛匯報工作,遂在霍太山設壇祭祀向帝辛匯報工作,父子倆的忠心可見一斑。 與父兄臣事帝辛不同,季勝選擇了西岐,尤其是季勝的兒子孟增,得到了周成王的寵信。 所以季勝這一支在西周時期還是過的不錯的。 季勝的曾孫造父,是周穆王的車夫,造父因為善于駕車而得到了周穆王的寵信。 周穆王讓造父駕八駿之乘載著周穆王巡游天下,他們往西還到達了西王母處,也正是在西方樂而忘歸,以至于時間長了,徐偃王發動叛亂,周穆王讓造父日夜兼程趕回去平叛。 這正是考驗造父駕駛水平的時候,造父長驅歸周,一日千里。 將周穆王快速送回去平叛而立下大功,所以周穆王就將造父封在趙城,這才有了趙氏,嬴姓趙氏就是自此開始。 季勝這一支世代居住在趙城,從造父這里開始,其后代臣事周天子,偶有能人為周天子駕車,比如公仲曾是周宣王的車夫,在千畝戰中立下大功。 公仲有一個兒子叔帶,叔帶生活在周幽王時期,因周幽王不仁,因此不再臣事周天子,反而到了晉國侍奉晉文侯,趙氏自此在晉國開始發展壯大。 叔帶的五世孫趙夙侍奉晉獻公,得了耿這個封地,算是真正在晉國落腳。 而趙夙的孫子趙衰也生活在晉獻公時期,他沒有跟隨晉獻公,反而選擇與晉獻公的兒子重耳交好,后來跟隨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成為晉文公重耳繼位之后的重臣。 趙氏家族自此開始興旺起來,成為晉國的六卿家族之一,并在后來聯合韓氏和魏氏三家滅智,進而三家分晉。 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認了魏趙韓三個諸侯國的身份,趙國自此成為一個諸侯國。 自造父被封在趙城到趙列侯躋身諸侯之列,用了五百多年的時間,相比來說,嬴姓趙氏的另一支,建立秦國所用的時間就比較短了。 造父被封在趙城之后,不僅季勝這一支得了趙氏這個氏,就是惡來那一支也為趙氏,“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惡來的五世孫非子原本居住在犬丘,以飼養馬匹和牲畜為生,隨著造父的受寵,非子也得到了周王室的重視,當周孝王知道非子善養馬之后就讓非子在汧渭之間管理馬匹。 在非子的管理下,馬匹大量繁殖,周孝王特意將秦地封給非子,非子這一支成為嬴姓的大宗,不過當時非子的地盤僅僅是作為西周附庸的存在,并未成為諸侯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