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座學宮,就要花費齊國大半的財富,那齊國還如何能強軍,如何能富民? “江先生…這…如此花費,別說是齊國,就連魏國都承受不住的。”田午面露難色。 江寒哈哈一笑:“沒有梧桐木,怎得鳳凰來?!? “齊候且安心,齊國建造學宮,并非奢華無度的享受,而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 “遍觀諸國,也只有齊國能有此壯舉,自太公入齊,就秉承了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富甲天下?!? “齊候禮賢下士,大齊國的國策幾百年如一日的招募人才,為何齊國的人才還是如此稀少?是因為對士人學者的待遇還有待提高?!? “如若齊候能修建一處學宮容納幾千學者論學,修建一片宅院能讓幾千學者居住,讓天下人都看到齊候對士人學者的尊重,今日的安邑,就是明日的臨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田午思忖有頃道:“敢問先生,齊國要為百家學者提供何等待遇,才能體現出尊重?” 江寒對于田午這個問題早就胸有成竹了,后世的大學里,有教授、有副教授、有講師、有助教;中學里有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和二級教師。 這種制度就是從歷史上齊國的稷下學宮開始流傳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齊候,學者的待遇高低,地位高低要以幾點來評定?!? “第一,學問的大小,學術的水平?!? “第二,個人的威望和資歷。” “第三,門下學生的數量和影響?!? “天下顯學的諸子,齊候當以上卿之禮待之,天下一流學問的名士,齊候當以中大夫之禮待之,其余學問的學者,皆以列大夫之禮待之?!? 田午點點頭:“除了待遇地位,齊國還應該為百家學者提供什么便利?” 江寒看看田午,微微一笑:“兼容并包,來去自由?!? 這句話江寒并不陌生,這是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候提到的一句話。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