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寒微微一笑:“看過幾篇李子的《法經》,倒也說不上精通。” 衛鞅眼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幾分失望,原本以為遇到了同道中人,沒想到眼前這人只是粗略的看了幾篇《法經》而已。 “原來如此,在下也是覺得法家的思想不法古,不循今,拜讀一下。” 江寒不禁笑道:“像鞅兄這種沒有門戶之見的儒生在下見的還真是不多,儒家素稱博學,不知鞅兄讀過哪些書?” 衛鞅掰著手指認真道:“《論語》、《大學》、《周禮》、《周易》、《尚書》、《農經》、《樂經》、《詩經》,還有六藝,詩、書、禮、樂、射、御。儒家之學,在下尚算通達。” 江寒愣了一下,他沒想到面前這個看起來不大的年輕人竟然看過這么多書。 “魏國有鞅兄這等大才,怪不得能霸于天下。” 衛鞅的神色有一種淡淡的憂郁:“長此以往,魏國霸業恐不久矣。” “何以見得?”江寒的聲音中透著驚訝。 衛鞅搖頭一笑:“如今的魏候,不復文侯時的胸襟。” “文侯在位時前期任用卜子夏、田子方為相國,并且每次經過名士段干木的府宅時都要在車上的俯首行禮。” “因為文侯求賢若渴的態度和行為,才使得各國人才紛紛都不遠千里前來歸附他,之后文侯啟用李子、吳子變法,團結趙、韓,使三晉如同一體,才給魏國的崛起創造了機會,魏國才有了今日的霸業。” 衛鞅無力地靠坐著:“而如今的魏候,用人方面任人唯親,他不以才能卓著的吳起為相國,反而任用出身貴族才能平庸的田文為相國。” “其次,公叔痤為得相位,逼走吳起,這個損失對魏國來說是空前的,再加上魏國因為衛國之事與趙國關系惡化,三晉早就不是之前的三晉了。” 江寒緊緊盯著衛鞅,眼中閃著一種奇特的光芒:“鞅兄看得如此透徹,為何不如另尋明君?” 衛鞅攤了攤手,激憤的說道:“天下之大,公孫鞅無處可去。” “天下霸者,唯有魏國一家。” “能終止亂世者,也唯有魏國一家。” “可魏候即位以來好大喜功,不務國本,醉心炫耀國力,如此國君,對魏國衰退并無洞察,對治國人才,也不會有渴求之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