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七章:冬種-《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


    第(1/3)頁

    休耕制是為了讓土地持續擁有產糧能力,在耕種之余,要盡量讓它有時間休養生息。

    春秋戰國時雖然已經知道了綠肥的作用,孟鄉的百姓也都以秸稈還田,但牲畜肥還未推廣開來,即使有,也是粗放的隨意播撒,而且不會漚肥。

    甚至在最落后的地方,人們還在過刀耕火種的生活。

    加上孟鄉的田地底子本來就薄,并不是良田,所以才會出現地力薄弱的情況,鄉民們一年只能在熟地里種一次粟米,外加幾把菽豆,再多就會出現難以為繼的土地危機。

    而想要在山林里開墾出新地,光靠這青銅時代的大量銅石工具,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候鐵器雖然已經出現,但多用于鑄造兵器,尚未普及。

    所以為了讓土地休息后出產更多粟米,小麥才種植得不多,何況小麥蒸煮出來的口感并不好,庶民吃不起,貴族不待見,兩邊都不討好。

    想到這里,江寒眼前豁然開朗。

    土地肥力不足的問題,他想到了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總結西北地區的抗旱經驗所推廣的一種名叫代田法的耕種方式。

    具體方法是在地里開溝作壟,溝壟相間,將作物種在溝里,中耕除草時,將壟上的土逐次推到溝里,培育作物。

    第二年,溝壟互換位置。

    這種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風、旱,因此,《漢書?食貨志》中記載:“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畝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這種方法正好可以用來冬種小麥,夏種粟米。

    想到了辦法,江寒自信的笑了笑:“孟大哥安心,土地肥力的事我有辦法,明天召集鄉里百姓在公田前集合就行。”

    “先生放心,孟氏有經驗的農戶,明日一早,一定準時到。”

    孟平雖然臉上有些懷疑,但是并沒有多說,拱了拱手告辭離去。

    ……

    孟鄉的土地也是實行的井田制,田地大概分為九份,八份屬于國人和氏族的私地,一份是屬于鄉寺的公田。

    井田制是指經過精心整理的良田,按正南北和正東西的方向,有縱橫交錯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溝渠,整治成方正的大小相連的方塊田,猶如一個“井”字。

    封地的領主占有的公田占這個耕作單位全部耕地的九分之一,位居中央。由農奴獲得的份地則占九分之八,圍繞在公地四周,稱為私田。

    孟鄉公田的收成原本是送到現在齊國君主所在的氏族田氏的,但是被墨家用馬蹄鐵換了下來,成了墨家名下的土地。

    公田的耕耘要靠鄉里百姓免費的勞動力,百姓們耕種自家私田都盡心盡力,耕公田則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導致很多能產糧食的良田雜草叢生,公田不治。

    這種現象不光是齊國一個國家有,其他國家也是一樣,這就是井田制的弊端。

    孟鄉的二百畝公田歸了墨家所有后,墨家只是象征性的收一些粟米,剩下的糧食都用來接濟貧困的鄉里,百姓們耕種的還算用心。

    一大早,江寒帶著徐弱、高敬奴等人站在田頭上,看著這一片貧瘠的土地。

    沒過多久,孟平領著十幾個皮膚黝黑的莊稼漢走了過來。

    “江先生,這些都是鄉里種田的好手,怎么干您盡管說。”

    江寒嘿嘿一笑:“孟大哥,你們看著,我教你們怎么干。”

    說著江寒拿過了徐弱手中的耒耜,擼起袖子就要干活。

    孟平趕緊攔在了江寒的身前:“江先生,這可不行啊,農田耕作、施肥松土等瑣碎之事交給我們這些粗人就行了,您可是齊國的士子,可不能親自動手。”

    《禮記·王制》中有言: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齊國如今并未稱王,還是侯爵之位,爵位甚至不如宋國的宋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镇远县| 徐州市| 白银市| 贵德县| 资阳市| 金堂县| 泉州市| 洪江市| 土默特左旗| 荆州市| 财经| 三门峡市| 加查县| 繁昌县| 仁怀市| 清涧县| 比如县| 石景山区| 乌海市| 彭水| 曲沃县| 迁安市| 灵寿县| 静宁县| 梁河县| 张掖市| 镇平县| 仙桃市| 清流县| 安平县| 怀仁县| 镇坪县| 布尔津县| 德令哈市| 武宁县| 玉龙| 汕尾市| 屏东县| 新余市|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