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還是老的辣,淺析《頻率》中你沒看懂的那些細節】 我是江淮導演的粉絲,他的大部分電影我都看過,我選擇成為一名導演,也是因為受了他的影響。 所以,在《頻率》上映后的第一天,我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第一遍看的時候,我和大家都一樣,覺得這部電影有些亂,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撕裂感。 但看到電影結尾,那個像是被分成方塊,又重新組合起來的怪人,還有江淮導演的客串后,我突然有點明白了江淮導演的意思。 這幾天里,我又重復的把《頻率》看了兩遍,算是看懂了一些內容,所以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首先我想說,《頻率》絕對不是一部爛片,相反,它是一部相當超前的電影。 影史上總有一些電影太超前,比如黃秋雨的《喊》,比如米培的《循環》。 也許很多年以后,我們也會像現在各種懷念“那些年,我們錯過的好電影”之類的活動那樣,重新評估《頻率》的價值。 在我看來,導致《頻率》差評如潮,讓觀眾看不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電影中的角色都沒有名字,觀眾只能從環境、臺詞和角色的行為來判斷角色的身份。 第二,導演在電影里做了許多隱喻,很多觀眾沒能看出其中的隱喻。 第三,電影的核心邏輯,是一種比較小眾的科幻理論,大家都不了解,所以才會感到疑惑。 接下來,我來講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首先,我先來梳理一下《頻率》的劇情,方便大家理解。 電影一開始是通過男主角的夢境,展現了他曾經妻女雙全的美好生活,和妻子、女兒出車禍的死因。 這里是有鋪墊信息的,就是女兒的玩具,和妻子的紋身,還有車禍時出現的詭異聲音,以及那個空蕩蕩的駕駛位。 隨后,男主角醒來,大家發現他在實驗室里,正在研究聲波,這里他是想復原車禍時的那道聲音,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 之后,男主成功復原了聲波,實驗室爆炸,他受傷昏迷,蘇醒后返回家中,卻發現有一個臟兮兮的瘸女人帶著個小男孩闖入了他的家里,把他家里搞得亂糟糟的,還在冰箱里翻東西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