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章 農(nóng)村的孩子 江淮之間的丘陵地帶,沒有山林的浪漫,也沒有平原的遼闊,但對農(nóng)民來說,卻有著旱澇保收的莊稼。 因為地緣和良好的水利,洪澇時,滂沱大雨可以順著四通八達的河床奔向湖海。干旱季節(jié),也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河床引水而入。這對七十年代的農(nóng)民來說,雖然物質(zhì)匱乏,但也充滿了安全感。 那時的農(nóng)村沒有馬路,沒有一切電器化用品,哪怕是家里的照明燈也時常斷電! 那時的農(nóng)村,到處都是土做的房子,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跳騷和虱子。戶外處處是豬糞,牛糞,雞糞。勤快的人們總是如獲至寶,把它收集起來給莊稼施肥。 那時的天很藍,空氣也很新鮮。那時的農(nóng)村,幾乎每個地方都差不多,像原始社會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此原始的環(huán)境中,直到又一個收獲的秋天,一位四十多歲的孕婦生下了她的第五個孩子…… 這種原始生育模式,在那個年代很正常,那時的婦女就像生育機器一樣,一口氣生個七八十來個孩子都很普遍。 在養(yǎng)育方面,更是接近放養(yǎng)模式。孩子多的家庭在農(nóng)忙時的夜晚,父母怕丟了,往往就借著月光點點數(shù)而已…… 日復一日,四季輪轉(zhuǎn)。當初這個新生兒在妹妹的陪伴下很快就到了上學的年齡。 入學那天,他來到辦公室,只聽班主任向他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然而,他聽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父母并沒有幫他起過正式的名字。 不過,這樣尷尬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很正常,所以,班主任反應過來的那刻,接著問道:“那你爸爸姓什么?媽媽姓什么?” 愣在那里的孩子聽他如此一問,立刻回答道:“爸爸姓凌,媽媽姓峰……” 班主任一聽,笑了笑說道:“那你以后就叫凌峰吧……” 就這樣,凌峰有了自己的名字,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在上學的日子里,他雖然比較安靜。在小學的幾年里成績也一直中上,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因為這個問題從來沒人告訴他。而他從來也沒想過要問過誰。 在他心里,之所以讀書,是因為父母和老師的要求。覺得自己讀書只是為了滿足他們,不想讓他們?yōu)殡y而已…… 至于到底為何要讀書,將來會對自己如何?雖然老師在課堂上說成才成為科學家,可凌峰以前沒有接觸過這類言辭,所以,成才的概念對他來說,等于沒有任何意義。覺得科學家也就是做事情而已。可自己為何要做事呢?這好像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問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