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角色扮演類的恐怖副本,并沒有給他們相應的記憶和腳本。 他們必須要沉浸式地探索每個人的“角色”是什么樣的。 在長椅上坐定之后,南舟他們終于有時間去探究關于他們自身扮演的“角色”的秘密了。 南舟拿出放在休閑褲口袋里的手機,刷臉開屏,看著琳瑯滿目的app,一時無從下手。 是先查看社交軟件,看看自己最近和誰在聯系? 是先看看備忘錄一類的辦公軟件,看看自己最近的日常計劃? 還是…… 江舫看他捧著手機,眉頭微皺,伸出手,向他試探地晃了晃:“嗯?” 南舟會意,遞過手機。 江舫接過,拇指滑了兩下,點開了“設置”選項卡,點選了“app使用統計”頁面。 頓時,過去七天的應用使用排行映入眼簾。 每個軟件的具體使用時間從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名前三的分別標注了紅黃藍三色,一目了然。 南舟:“啊。謝謝。” 江舫:“不客氣。” 李銀航默默在一旁照搬流程,非常省心。 一部手機里,app的使用頻次和規(guī)律,完美標的了一個現代人的生活軌跡。 南舟所扮演的建筑系大四生“南舟”,最近七天使用頻次最高的軟件分別是貼吧、微信,以及吃雞。 他打開了貼吧。 “南舟”最近常逛的貼吧,是津景大學的校園貼吧。 “南舟”最近瀏覽過的帖子,前一百條都是津景大學貼吧子版塊“午夜鬼話”內的帖子,時間跨度長達8年。 回復為0的沉帖、回復上千的熱帖,他都進去看過。 ……南舟覺得這樣的體驗很奇妙。 他能清晰體會到,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對于“鬼”這件事懷有的強烈焦慮。 他簡略回顧了“南舟”瀏覽過的帖子。 津景大學有著無數校園經典款恐怖傳說。 可謂歷史悠久,百鬼爭鳴。 比如,津景大學以前是一片墳地。 ——事實上,在傳說里,每個學校都是在墳圈子上建起來的,好像過去的人不喜歡搞正兒八經的基建,專門喜歡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游擊戰(zhàn)一樣地建墳頭。 比如,津景大學的3號女生宿舍樓,使用的是老式的一排蹲坑式廁所,其中有石板簡單阻隔分間,定期沖水。 如果半夜時分,蹲到最內側的公共廁所隔間里,等待一會兒,就會從盡頭的下水管道里出現斷斷續(xù)續(xù)、哼唱《送別》的歌聲。 ——事實上,女生廁所和女生的公用澡堂是相鄰的。 在樓下有個女生不喜歡在睡前和一群人扎堆洗澡,就挑半夜一個人去,一邊洗一邊哼歌壯膽,聲音從排風扇和交錯的水管出去,就在半夜形成了女鬼唱歌還開混響的效果。 再比如,津景大學醫(yī)學系的樓在一片紅黑啞光磚面為主色調的教學樓中一枝獨秀,是一棟徹底由紅色磚面建起的樓宇,據說是醫(yī)學系普遍陰氣重,校長特意請來風水大師測算,要靠紅磚來鎮(zhèn)鎖住樓內的陰氣。 ——事實上,這棟教學樓是整個學校建成后有人捐的。 捐樓的人用紅色當主色調,不過是想取個“萬花叢中一點紅”的好意頭罷了。 津景大學里眼下的校園未解之謎,只有一個。 學校曾有一個男生為情所困,在東區(qū)西配教學樓跳樓,他生前所在的全宿舍成功保研。 從此之后,宿舍里的人開始出現血光之災,還有學生看到有白影從西配樓上反復墜下。 但這個謎題,與他們面臨的詭異的沙沙聲看不出什么聯系。 通常,這些校園真實靈異故事相關的帖子,點擊率非常高。 但大家普遍都是抱著看熱鬧的獵奇心理前來圍觀,真情實感相信的并沒有幾個人。 帖子中的回復普遍是以下走向: 1l:搬板凳坐前排聽樓主怎么編故事。 2l(樓主):不是故事,是真的。如果是假的我當場吞糞自盡。 3l:看,樓主又在騙吃騙喝。 把所有的帖子大致看過一遍后,南舟放下手機,開始吃甜點。 他不喜歡盯著電子產品看得太久,耗費眼睛。 江舫問他:“有什么發(fā)現嗎?” “嗯。有兩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