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太子之位至關重要,最終還是要靠陛下定奪。” “恪如今已是孤家寡人,除了青使再無其他,若是青使相助還有一搏之力,若青使也棄我遠去,恪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或許是其演技確實很好,也或許是其早就準備好了,總之,這一刻,司馬恪的眼中竟是微微泛紅,眼眶中有些晶瑩的淚珠。 陳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棄之遠去? 他們之間的關系很近嗎? 明明之前還互為敵視,恨之入骨,現在卻是淚眼婆娑,想想還真是諷刺。 但司馬恪能忘卻之前的仇怨,或者壓住心中的仇怨,說出這些話,還能受常人之所不能受之痛,的確有些帝王心性了。 “還請陳兄助我!” 司馬恪繼續道。 陳淵沒有回話,直到過去了三十息左右的時間,才神念一動緩緩將其托起,道: “殿下既如此誠懇,陳某也不是不近人情之輩,也罷,也罷,便助你一些微薄之力又有何妨?只是事可不可成,在下可沒有把握。” 說的自然是陳淵的隨口之言而已,不過也不能說是陳淵在敷衍他。 三子奪嫡對陳淵而言確實是一個機會,能將京城的局勢攪亂,為以后奠基,最重要的是,司馬恪真要是能登上太子之位,對他日后積蓄實力也會有所幫助。 廣積糧,高聲望,納賢士,緩稱王。 這便是陳淵在涼州的時候,為自己謀劃的十二字方針。 當然,前提是陳淵還沒有分封出去,外鎮一地,這種情況下才會幫司馬恪謀劃一二,如果他要要是離開了京城。 自然不會再去多管。 “多謝陳兄!” 司馬恪的稱呼也開始隨之改變。 “這幾日陳兄剛回京城,風頭正勁,暫且先忍耐一下,過幾日自能讓陳兄滿意。”司馬恪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心中覺得陳淵幫他的主因,其實還是母妃那邊。 不然,絕不會如此。 自然要想辦法讓陳淵滿意。 “這于禮不合,有傷風化吧?” 陳淵輕聲道。 “陳兄放心,這是母妃的意思,陳兄也不想違背貴妃娘娘的旨意吧?”司馬恪笑著說,陳淵答應相助于他。 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在潛移默化的轉變。 “也罷,便如此吧” 陳淵擺擺手。 他承認,自己的確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對于高高在上的貴妃娘娘跌落凡塵這種事,他自覺還是有點意動的。 貴妃娘娘空曠數年之久,身為大晉的肱骨之臣,豈能不相助一二? 再有,他也不想違背婦女意愿。 不過如此的話,那他跟司馬恪之間的關系該怎么算? 同道中人? 老鄉? 替他探親? 還是,各論各的? 一時之間,陳淵陷入了沉思當中。 司馬恪還跟歐陽治不同,對方更加的陰狠,也更加的豁得出去,他尚徐夫人的時候,對方可是提刀來見的。 司馬恪卻是主動奉上。 簡直. 是個好孩子。 “青使放心便是,在下必讓陳兄滿意。”司馬恪嘴角一勾。 陳淵不滿意。 怎么能幫他? 反正都已經不要面皮了,也沒必要糾結那么些許小事了。 只要陳淵算作他的陣營就好。 巡天司! 朝中最強的幾個官署衙門,所掌握的力量可是恐怖至極的。 雙方表明心跡之下,司馬恪也不再藏著掖著,開始將如今朝中的局勢一一說給陳淵聽,老牌勛貴支持的都是大皇子司馬乾。 朝中官員則是支持司馬佑多些。 擠壓了不少他的生存空間,剩下的軍權和巡天司那邊,他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生怕別人給他按一個謀逆之罪。 所以,他想聽一聽陳淵的意見。 而陳淵站在司馬恪的立場沉思了片刻,給他畫下了方針,朝中官員那邊暫時先放下,司馬佑乃是當朝皇后子嗣。 本身便是嫡子,地位很穩固。 可以先從司馬乾那里入手,拉攏一些不得勢的勛貴,有他這桿旗幟,想來還是有不少人愿意賭一把的。 畢竟,淑妃案一事,知道的沒有幾人。 再有巡天司這邊的一些官員為其羽翼,很短的時間就能拉起一支勢力跟其他兩位抗衡。 聽著陳淵抽絲剝繭的講述這些事情,司馬恪大為震動,看向陳淵的目光又有不同,他原以為陳淵只是武道天賦高絕。 現在來看,其手段也絕對不輸一些朝中的老狐貍。 還好他不是司馬家的人,不然,就算是一個庶出,恐怕也有不少的機會能夠奪位。 心下愈發的為自己拉攏到陳淵而感到慶幸。 只不過,雖然陳淵會選擇幫一幫司馬恪,攪亂一下京城的局勢,但本意上還是不看好此人,淑妃案一事別人不清楚。 但景泰一定知道些什么。 本身就對司馬恪不喜,這種厭惡是帶著偏見性的,即便其做的再好,恐怕也用處不太大,除非景泰也是一個心胸寬廣之輩。 不在乎自己的女人被兒子染指。 在武威伯府中,司馬恪待了不短的時間,才依依不舍的離去,他是真的挺受用陳淵為他謀劃時的場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