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際上最遺憾的還是最佳導演這個獎項,評委會內部一開始是想把這個獎項頒發給謝導的,戛納近些年受到了很多不重視女性電影人的批評,所以在看完首映之后,最佳導演和影后就已經是絕大多數評委認為可以頒發給《藍》的獎項了,當然謝導和秋水本身也確實很出色。 “不過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柯西哲導演對小川的配樂大加贊賞,他是拍歌舞片揚名的,他很喜歡貫穿整部影片的交響樂設計,你們也知道他還專門要去了完整版本的交響樂。觀看電影的時候,這也是令大家印象十分深刻的地方,一部華夏電影,竟然能把西方的交響樂和影片融合的這么好。 “不少評委原本以為影片是用了哪位大師的現有作品,這一點也是電影場刊評分不高的原因之一。他們一開始認為在影片中分量如此重的音樂只是已有的作品,而不是根據電影的主題創作出來的,所以影片命題感太強,匠氣太重,帶上了一些偏見。 “得知是華夏人的創作后,大家就極為驚訝,特別還是影片的編劇所創作的,更加感覺不可思議,而且謝導你還在采訪中強調過很多次小川對影片超出編劇范圍的貢獻,所以最佳編劇獎就成了第一個被確定下來的獎項?!? 在頒獎典禮結束后的after party上,本屆電影節的評委之一,導演王海澤對身邊的汪川、阮秋水、吳敏和謝燕輕聲講著評選過程中的內幕。 王海澤實際上算是和謝燕同一代的導演,年齡只是稍大一些,不過卻早早成名,影片經常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雖然還沒拿下最具分量的獎項,但國內電影界普遍認為只是時間問題。 他是一位比較健談的人,氣質也比較儒雅,這次《藍》能拿下兩個獎項,作為老鄉的王海澤也是在其中出了不少力的,雖然他也沒提自己在評選過程中說過什么話,但接受的采訪中一直在為《藍》造勢,稱贊這部影片。 現在主要是王海澤在講,汪川他們四個人在聽,就是要說的太多,又喝了不少酒,讓他有些口干。 又喝了一口香檳潤喉,王海澤才繼續。 “最佳編劇確定后,剩下的就是最佳導演和影后究竟哪一個獎勵給《藍》,因為今年出色的影片不少,所以大家一開始也達成了沒有影片值得頒發三個獎項去肯定的共識。本來支持給謝導最佳導演的人很多多,不過秋水的表演在這屆女演員中領先得更多,畢竟是這樣一部完完全全的女性電影。 “后來又考慮到謝導是第一次入圍戛納的主競賽單元,他們就用了‘希望以后能看到謝導更加出色的作品’這樣的理由,選擇了給秋水影后。真的是很令人遺憾,但也有些無能為力。 “不過這次《藍》錯失最佳導演和三個電影獎,外界對戛納不重視女性電影人的批評聲音應該會再次加大,下次謝導帶著更好的作品來的時候,應該就能順利拿下最佳導演或者金棕櫚了。” 王海澤的話讓汪川真是哭笑不得。 如果國內影迷們知道因為要給汪川最佳編劇,讓謝燕錯失了最佳導演,汪川絕對會被黑成碳。 兩個獎項的分量差距真的太大了,國內等下一個戛納最佳導演等了多久,可沒聽過誰等下一個最佳編劇的。 王海澤的話里也很有意思,在考慮到外界的批評聲的情況下,還是決定用汪川的最佳編劇去犧牲謝燕,其實本質上也是因為偏見在里邊。 最佳編劇真的可有可無,給汪川最佳編劇實際上更像是不想給謝燕最佳導演的借口,而不是原因。 實際上給謝燕最佳導演絕對可以讓這屆戛納電影節飽受贊譽,戛納電影節此前只有過兩位女性最佳導演,如果給謝燕,她不僅會成為第三位,而且還是歐美電影圈外的女性最佳導演,buff可以拉得更滿。 但外界的批評畢竟還沒燒到自己身上,就不影響評委們幫自己人撈最有分量的獎項。 華夏電影界終究不是戛納這個圈子里的,如果《藍》是一位歐洲女導演拍出來的作品,評委們最先考慮的絕對是把金棕櫚和最佳導演哪一個給她,而不是要不要給。 不過一開始企鵝對《藍》的公關方向也是以阮秋水的影后為主,除了汪川給蔣穆提過更想看到阮秋水拿影后外,首映之后也能感覺影后獲獎的希望大增,電影節上各種采訪和影評中也是在主力為阮秋水造勢。 謝燕在自己人這邊,也是被相對忽視的…… “更好的作品”說的簡單,可誰也不知道一位導演最好的作品會是在什么時候拍出來的,處子作無敵,后邊拉胯得像是換了個人的導演太多了。 謝燕倒是表現得已經釋懷。 “我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拍出來更好的作品。” 她笑了笑。 正在說著,一位臉上帶著笑容的老頭兒走了過來。 “嘿,你們在這里聊什么呢?” 他說的是英文,汪川自適應翻譯了一下。 可汪川真的不想翻譯,也不想回話搭理他。 憑什么和外國人講話要說他們的語言啊…… 而且來的這還是讓謝燕憾失最佳導演的“罪魁禍首”柯西哲。 第(1/3)頁